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珍貴的老朋友

今日伊美園讀書會主題:「珍貴的老朋友」,由1017日晚上這題目就在我的腦海飄浮呈現中⋯⋯順著流週六下午Ca11一位大學時代一起鼓舞奮鬥與玩樂的好友!920日大學同學會我倆均因為畢業後出國42年未見奇蹟再現!特珍惜:話匣子一打開沒完沒了我倆都好high,她變得好質撲背著背包⋯⋯一進場,自我報名,我是⋯⋯全部同學都high起來,她一一向每位同學打招呼後做我右手邊,我倆即咭咭喳喳起來像大學四年美妙的時光全回來⋯⋯也像從未分開過!

10月初我在外地上「心靈淨化成長工作坊」她Ca11我好幾遍!靜音未接通,晚上在飯店夜晚做功課,又聯繫上又咭咭喳喳的好一陣子也了解她將遷回台北並漫漫淡出海外事業,在台北陪媽媽晚年與自己的身體!週六18日下午又連繫上⋯⋯電話中互邀26日大學同學歌唱聚會且又互通未來人生下半黃金時光的規劃⋯⋯又咭咭喳喳⋯⋯一堆好美好暢快的交心!電話後我好感動又與老公分享⋯⋯!當晚又藉此F1ow流又Ca11了兩位老友與相約本月的見面聚會時間。

回顧過去半年體力一下衰老好多⋯⋯雖每日以自己的熱愛活動外:包括教學與學習為第一優先,而將晚上的部落格自省與創意心得2年半的寫作:因整理完後5月份交稿109新書「內在領導力」期間暫停,而以照顧身體為第一優先⋯⋯由於公文処理完已半夜!若再寫即得2-3點半夜才能睡!如今「珍貴的老朋友」又給我出口⋯⋯好美!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5) 孔雀型領袖的領導特質比較

第五篇  孔雀型領袖的領導特質比較

孔雀型的領導人向是大眾目光的焦點,因爲他們的熱情洋溢與流暢的口才,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同情心、高共感性的孔雀,最適合從事人際導向的工作,在一個推動新思維的環境中,高表達性的孔雀是最容易脫穎而出的領袖。
就我們所討論的幾位孔雀型領袖,戈巴契夫和雷根都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因此他們在處理軍事外交等議題時,都相當的務實。如戈巴契夫認爲武器會毀滅人類,因此直推動新思維,主張限武結束冷戰:而雷根基本上是非常敵視共產主義,因此上台後反而再增加國防開支,但後來他也意識到無止休的競爭對雙方以致全世界都沒有好處,因而改變強硬態度與蘇聯就削減核武達成共識。
就雷根的印象,戈巴契夫在正式談判時堅定僵硬,絕不輕言返讓,但在閒談時卻熱情開朗容易接觸。事實上,雙方的談判直難以進展,許多次都是靠戈巴契夫和雷根的私下晤談而有轉機的,兩個熱情的激勵者成爲全球冷戰結束的催化劑,完成了扭轉世人命運的世紀工程。
但在國內政策上,戈巴契夫雖有改革的勇氣,但對經濟的實務不夠了解,也低估了民族主義的抗拒力量,先從事政治改革而未能解決經濟問題,反而使得改革功敗垂成雷根在任內也有些開創性作爲,企圖突破羅斯福總統的成就,但最後年受伊朗軍火案的拖累,人事變動頻繁卻無建樹,最終草草下台。
中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也是另位有開創性想法的激勵者,由於幼年就出國留學,在政治思想上受美國的影響很深,他最崇拜華盛頓和林肯,主張建立個民有、民治、民享的社會,在精神上給與中國人方向和希望。但因爲他脫離中國社會太久對於人們實際的生活狀況有隔閡,因此雖然革命成功,但在現實上卻直遭逢內鬥的困擾。由於早期些同樣有理想與能力的幕僚相繼去世,圍繞在國父身旁者,多的是想做官掌權的人;沒有強有力的助手幫他補強行政力,及對中國社會的認識是較大的遺憾。但就中國近代的領導人而言,孫中山無疑是位極具國際觀的領袖而他也給人民留下良好的精神典範。
國新生代的總統柯林頓也是位孔雀型的領袖,帥氣的外表與能言善道的口才,幾乎赢得世人的目光。但這位二次戰後出生的年輕領袖,最大的弱點就是從未參加過戰爭,而且國際經驗與國際觀也較爲欠缺,在爾諛我詐的國際外交中,他將需要有經驗的幕僚群協助,才不至有太天眞不夠務實的想法。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4) 戈巴契夫 導引世界權力新秩序的時代舵手 Part 3

後記
號稱老大哥的蘇聯長期隱藏在鐵幕中直帶著個神祕的面紗,世人對他的了解其實是非常有限的;直到戈巴契夫的出現,才改變這種情形。當年他頻頻出現在美國的電視螢光幕上,和美國總統雷根就東西方冷戰結束達成協議,戈巴契夫的風采,給人善良誠懇的印象,也成爲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蘇聯領袖當他經歷八九政變時,全球的人透過電視也同時爲他捏把冷汗,能得到世人這樣的認同是相當不容易的。

如今戈巴契夫已下台,而世人對他功過的評價也呈現兩極,有派認爲他僅空談理論未能落實到現實社會,因此他難有再崛起的機會;而有另派人則認爲他建立了政治的新典範,貢獻卓著。

從行爲科學的指標來看戈巴契夫,則令人有很深的感慨。

個政治家的任務來說,主要應該是提高人類文明,增進老百姓福祉;雖然蘇聯帝國在他的手中瓦解,但若站在百姓的立場來看,他已經超越了個人私利與黨派的利益完全站在老百姓的利益爲出發點。他了解蘇聯需要改革,否則會變成落後於世界文明的國家,因此,戈巴契夫堅持改革的步伐,甚至到緊要關頭冒著生命與職位都會失去的風險,他依然堅定無畏,這樣的勇氣令人佩服。

細數些世人熟知的政治領袖,國父孫中山與美國國父華盛頓,都具有同樣的情操與風範,但華盛頓能兼顧理想與現實,而孫中山與戈巴契夫則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缺了臨門腳。他雖然有長遠的眼光,但卻掉在、、知人,與、用人,的陷阱之中,在些關鍵時刻未能當機立斷掌握契機,以至必須把主控權拱手讓出。

在用人方面,戈巴契夫重用幕僚人員也是大特色。他所用的人都和他樣有很高的熱情與理想,具有高專業與開創性,但偏重於智庫型的人才,在黨政方面的能力較強,而內政、經濟等方面的技術幕僚則較欠缺,因此有理想無法落實之憾。另外太重視人的感覺,在人事決策上顯得憂柔寡斷,更造成大敗筆。

學法律的戈巴契夫,對於人權非常重視,他重新建立了蘇聯法制的基礎,通過了許多與人民權利攸關的法案,紮實的法律背景使他在這方面表現卓越。但對經濟的缺乏了解,未能優先解決百姓的經濟問題,卻也造成蘇聯至今仍嚴重的經濟困難。

時機稍縱即逝,當戈巴契夫擁有掌控蘇聯的主導權,也得到國際社會支持之際,天時地利人和兼具下,他卻錯失了改革良機黯然下台。除非有奇蹟出現,否則戈巴契夫想重新再來,將是很困難的。

再看目前俄羅斯的領導人葉爾欽,雖然他取代了戈巴契夫的職位,但相對而言,葉爾欽是位管理型的人,較缺乏國際的視野,因此,只偏向於解決現存的問題,而沒有規畫國家遠景藍圖的眼光。過去在戈巴契夫時代,人們生活雖然窮苦,但在精神上卻有所期待而現在不僅經濟不景氣,一九九二年的GDP只有一九九一年的一半,同時人民精神又無寄託,老百姓的士氣大受打擊。再加上最近激進民族主義保守派有興,起的跡象,不僅國家的前途令人憂慮,對全球局勢也無異是個定時炸彈。蘇聯的變局,使原先美蘇中三足鼎立的均衡現象被破壞,因而最近美國仍強調要加強軍事力量,以防中共的壯大。

對戈巴契夫而言,雖然政治舞台漸行漸遠,但他仍未放棄改善蘇聯人民生活的目標,目前他的基金會正積極和跨國企業合作,希望能引進跨國企業到蘇聯投資。戈巴契夫希望透過基金會的中介,能減少因爲蘇聯的層層官僚體系,而阻礙國際企業至蘇聯投資的意願,同時,基金會也希望能更積極的敎育民眾,從過去分配的觀念逐漸導向市場經濟的生產觀念。即使已步下國際政治舞台,戈巴契夫對於從本質去改變蘇聯的觀念,似乎未曾改變過。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4) 戈巴契夫 導引世界權力新秩序的時代舵手 Part 2

改革推動者
九八五年四月,戈巴契夫以五十四歲當上最年輕的蘇共總書記第二個月就立刻推出「新政」。根據戈巴契夫的自述,當他在九八五年當政時,他了解蘇聯正陷入個極大的危機,他告訴妻子雷沙:「我們的國家不能再拘泥於現狀,我必須發動改變,這是我的命運。」戈巴契夫認爲,世界正進行巨大的變化,蘇聯必須改弦易轍才能克服發展停滯的窘境,否則到下個世紀蘇聯可能成爲落後國家。在這種危機意識下,戈巴契夫決定對蘇聯痛下針砭,他不要緩慢的改革模式,而是快速積極的步伐。

原先,戈巴契夫的改造目標只是經濟整頓,但他發現經濟改革效果有限,故必須同時進行政治改革;他認爲只有透過民主化讓權力下放到人民,改造才有成功的可能。由此來看,戈氏是位具有宏觀視野的人,他不想苟且偷安,而期待以眞正的改革,徹底解決蘇聯積弊已久的問題。

雖然這是個很大的理想但戈巴契夫並不是位空口說白話的人他有很強的策略規畫及執行能力。

但這麼個大工程的推動,需要很強的幕僚群配合。事實上,在還未當蘇共總書記前,戈巴契夫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志,就經常聚會討論如何改革蘇聯的共產主義,這些人包括了謝瓦納茲、雅可夫列夫、普立馬可夫等人;透過與智囊團的討論規畫,他有計畫的罷黜「老人幫」及推動連串的改造措施。

包括召開蘇共二十七次大會時,容許自由發表意見並充份討論,不像以往般照本宣科;解除沙哈洛夫的放逐令,恢復其行動及言論自由,平反史達林時期受迫害者的冤屈,還其淸白;成立歷史硏究小組,重新塡寫政治敏感期的歷史空白;修改憲法、黨綱,使蘇共從「革命政黨」走向「民主政黨」;廣納雅言,承認血腥鎭壓的錯誤。同時他對蘇聯的發展策略、政治體制改革及世界局勢都提出了全新的理論與觀點。他希望蘇聯的改革能從由上而下的革命,質變爲由下而上的革命。

公開的溝通
戈巴契夫並不是以強制武力或命令的方式來推動改革,而是以透明公開的溝通,來進行體制改造。這正是戈巴契夫的個性使然,他喜歡以溝通來推動事務,也會透過會議、著作、及談話來鼓吹理想,以促使蘇聯人民的本質產生改變。

然而在禁錮已久的蘇聯,戈巴契夫強力主張的「公開性」,反而爲蘇聯丢下顆炸彈,言論自由與決策透明化,對原有的官僚體系產生衝擊,且造成激進派與保守派鬥爭不斷,又意外挑起民族主義與分離主義的聲浪,使戈氏腹背受敵.因而造成一九九一年的「八一九政變」。此政變雖未成功,但對戈巴契夫卻是嚴重的打擊,以至最終被迫下台。

戈巴契夫的改革,其實產生了相當的成效,如設立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成爲具有民意基礎的新國會,而九八九年的第次選舉,許多共黨高幹落選,而多名非共黨人士卻當選,顯現改革派備受垂靑。

然而分析改革失敗的原因,還在於他不夠果斷。當時軍方及情治系統保守勢力仍獨霸方,再加上民族主義與分離主義抬頭,境內紛爭不斷,也打亂了戈巴契夫改革的步伐:而戈巴契夫希望尊重民主與人權以及能討好每個人的個性,使他在些關鍵時刻未能採取斷然措施;此外,低估政治生態上的敵我關係,及個性太天眞又優柔寡斷的結果,反而讓反對他的保守派有機會反撲,甚至發生了驚險的七十二小時政變。

戈巴契夫曾說過:「我可以學布里茲涅夫當十年皇帝,下台後局勢塌糊塗也不關我的事。」他也可以學中共的現代化,只引進經濟改革與科技,堅決排斥政治改革,甚至對葉爾欽這類唱反調的政敵,他也可以採取高壓手段,但他都沒有這樣做當他堅信民主化是最佳的改革手段時,他就勇往直前的去做,而堅持這樣的理念促成了東歐的非共化、東西德統一、華沙公約解體,甚至蘇聯的瓦解。

在發生政變之前,也有很多人問戈巴契夫擔不擔心政變,但他仍天眞樂觀的認爲應不至於發生。其實戈巴契夫也了解,改變會造成舊體制崩潰與社會的動亂不安,他說:「我但願我的國家至少有次,能不在革命性大變動中發生流血事件。」因此他也堅持不以武力手段解決問題。但戈巴契夫在所寫的自傳「我的七十二小時」中也欣慰的表示,如果政變發生在年半或兩年前,也許會成功,但如今社會已改變,所以結果完全不同。

雖然最終戈巴契夫在壓力下宣布辭職,他說:他承認在改革路上犯了些錯,過份的天眞以及主要幕僚群多爲懷抱理想的開創者,缺少落實理想的管理人才,使他未能眞正了解平民百姓需求的輕重緩急;但對自己發動的劃時代革命,他卻從不後悔。這種寧願冒風險也要改革的態度,正是開創者極高的道德勇氣。

戈巴契夫不只在國內推動改革,在國際策略上,他主張裁減軍備,以互助取代對立,使東西方冷戰結束,全球秩序邁入新時代,這都是他以個人的遠見與無比的勇氣所做的決策。而他對全球所做的貢獻,也爲他自己赢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

有人說戈巴契夫的失敗在於他堅持共產主義,但他能觀察到時代的巨變且以超人的膽識推動整個共產社會的改革,確實是世界級的領袖人物。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4) 戈巴契夫 導引世界權力新秩序的時代舵手 Part 1

第四篇  戈巴契夫
導引世界權力新秩序的時代舵手

「我們不能再拘泥於現狀, 我必須發動改變,這是我的命運」,使命感強烈的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改變了蘇聯人民的命運,也啓動了世界權力重組的按鈕。堅持不以武力而是以溝通來推動改革的他,爲何能影響深廣而最後卻功敗垂成呢?

個人經歷
一九三一  米哈衣爾,戈巴契夫出生於北高加索
一九五0   到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律系
一九五五  回家鄉斯塔囚羅泊巿擔任共靑團委員會幹部
一九七0  升任邊區第書記,當選最高蘇維埃代表
一九七八  調至莫斯科進入蘇共權力核心,就任中央書記,負責農業政策
一九八0  擔任政治局正式委員,爲最年輕的委員
一九八三  獲蘇聯最高榮譽獎「列寧勳章」
一九八四  安德洛波夫去世,契爾年科接任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成爲蘇共第二號人物
一九八五  就任蘇共總書記,年僅五十四歲
一九九0  獲諾貝爾和平獎
一九九一  「八一九政變」,三天後政變流產
一九九一  通過「人權與自由宣言」
一九九一  宣布辭職成立戈巴契夫基金會

性特質
l       表達性:強,熱情洋溢、口才流暢
l       遵奉性:低,思想開闊、不喜拘束自由主義者
l       支配性:中等,有自信、愛好和平
l       耐心性:偏低快節奏

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變局中,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可以說是改變世局的關鍵人物。這位共黨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不僅促成東西德和平統及東西方冷戰結束,更簽下了共產黨的死亡證書。雖然他的改革造成蘇聯瓦解,以及個人政治權力終止,但他即使下台,仍不後悔自己所推動的開放改革措施這樣的胸襟氣度,堪稱是位另類的政治人物。

戈巴契夫戲劇化的生足以說明個人的想法與行爲,可以改變全世界這位被暱稱爲「戈比」的蘇聯領袖,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受全球歡迎的共黨領袖,其所帶動的改革旋風,也掀起了全球久久不散的蘇聯熱。想了解這位影響世局的重要人物,在關鍵時刻的決策模式,從他的人格特質與經驗背景來分析,應該更能明確的掌握其精神。

表達型開創者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系統分析,戈巴契夫基本上是位表達型的開創者。他喜歡冒險創新,具有前瞻性,由於個性開放、社交力強,可以鼓動人心推動新事務;但只抓大方向往前衝,不重視執行細節與解決百姓最迫切需求的特性,也使得他嚐到理想與現實無法致的苦果。

戈巴契夫出身在農業家庭,從小就參加集體農場的工作,十八歲時還獲得「勞動團體紅旗獎章」。戈巴契夫的父親爲人謙虛厚道,母親則詞鋒犀利,喜歡放言高論,戈氏在個性上受母親影響較大。戈巴契夫除了能言善道外,也很具同情心與感性位同學形容他:「忠實、誠懇,具有與生俱來的威嚴,也是位好的聆聽者。」在工作上他平易近人,善於鼓舞部屬,故很受同事與上司的喜愛。另外,戈巴契夫穿著溫文爾雅、風度翩翩改過去蘇共領導人土裡土氣的模樣,他也是第位和群眾打成片,公開居家生活的共黨領袖。這樣的表現,都說明了戈巴契夫的個性樂觀、善辯、熱情、直言無諱,是個著重表達型的領袖。

戈巴契夫進入學術重鎭莫斯科大學就讀,是他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基本上他興趣廣泛,包括物理、數學、歷史、文學等他都喜歡,這顯示他是個思想開闊、不喜歡受拘束的人;他最後選擇法律,有部份因素是因爲崇拜列寧,想師法列寧當律師,另外則是他相信法律可以伸張正義。在當時的環境下,戈巴契夫敢選擇並不熱門的法律系,是很具開創精神的。此也顯示他並不拘泥於常規、喜獨立自由且勇於挑戰傳統的勇氣。

戈巴契夫出生在個蘇聯歷史上最動盪不安的時代,三十年代蘇聯大飢荒,上百萬人餓死,史達林大整肅也有近千萬人被殺害,參加二次大戰又是數百萬人喪命戰場,四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內訌,接著蘇共內部又有權力鬥爭。對所有蘇聯人民而言,這都是段痛苦的經歷,戈巴契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有分析學家認爲這應是促成他日後致力共產社會改革的遠因。

另外個有趣的背景是,戈巴契夫生在個虔誠的基督敎家庭。據悉,戈巴契夫的祖母與母親都是東正敎的信徒,他幼年時就接受洗禮。在史達林主掌的年代,正是無神論運動的高峰,但戈巴契夫童年仍吸收了很多基督敎義,對個人的爲人處事有深遠的影響,而人道主義精神也成爲戈巴契夫的項重要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