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3)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Part 3

任期内經濟繁榮,確認強國地位

在雷根任職的八年之中美國就業創下歷史的新高記錄,個人稅賦降低了將近百分之三十,國民總產値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七,通膨率及利息也有明顯的下降。美國的經濟確實經歷了 段相當長時間的繁榮期;而在國際上,向全球展現了實力,同時也結束了冷戰,確認美國的強國地位。

但可惜的是,聯邦政府的開支始終不能如預期般縮減,雖然雷根還組織個小組對政府的經營情況進行評估,但改善的程度仍相當有限。但是他縮減政府規模、減少對自由巿場的干預、把政府部份職能還給私營部門的作法,卻得到西方其他國家的重視與效法。

雷根做很多事,都是很有策略及規畫的,但他做很多決策往往是憑直覺,而不定仰賴資料。此外,他擁有衝勁及開創精神,可以領軍帶頭打仗,但他不擅長事務性工作,所以需要有好的幕僚人員,幫他去做些整合及行政事務,當年副總統布希就發揮了相當的功能。

總體而言,雷根是位開創型的領導者,他站在時代的前端,提出了很多創新的想法,例如:主張降稅以提振經濟,鼓勵人們重返工作崗位,爲自己開創未來,同時大膽的呼籲把共產主義丟進灰燼,以超強的軍事力量對抗蘇聯,並結束冷戰。

另外,將企業精神帶入政府機構,也是他的創舉。但是,中東問題的不順利,則是雷根的致命傷,而政府開支難以縮減更造成日後的問題,這也是較不重視細節的雷根較大的缺點。

後記
雷根早期的開創性很強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美國走出經濟不景氣的陰影,雖然後繼者批評雷根讓子孫債台高築,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讓美國整體的經濟大餅擴大了不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雷根的擴張性經濟政策與強勢軍力,爲美國重建了強國的信心,但是,他和美國二次戰後的幾位總統如尼克森、福特、卡特一樣,都無法突破羅斯福總統的成就。雷根在第二任總統任期內,有感於每四年選任總統勞民傷財,而且使執政者眞正發揮管理的時間太短,故有意將總統任期延長爲六年任,但他本身因受到軍售案的爭議影響,因此這樣的想法並未成功推動。

雷根的事務性能力原先就是他較弱的環,在他任期的最後年因爲伊朗軍售案倍受攻擊,又沒有人能幫他做最佳的處理,因此他被此問題牽制了年,而因此在第2任內並未能有更多開創性的成就。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3)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Part 2

積極主動;企圖遠大鍥而不捨

雷根的另個特性是主動、積極、高企圖心。雷根的家境並不富裕,從小父親就告誡他,做人必須獨立自強,能否成功完全看自己的毅力和志向。在雷根生長的時代,能接受大學敎育的只是很少數的人,但是雷根立定志向定要做到,因此從十四歲開始,他每年的假期都去打工賺錢,以儲存大學學費,如此持續了七年之久,可見他的毅力驚人。後來雖然因所存的錢不足,但他還是充份發揮自己的說服力,而能順利的達成目標。

雷根的每個工作幾乎都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爲了當體育播音員,雷根千里迢迢的到許多家電台去毛遂自薦,並努力改正播音技巧,轉入演藝界後,他則努力的爭取適合自己的演出機會。而競選加州州長或是美國總統之前他的企圖心更是被別人視爲不可能,但雷根旦立定志向,就全力以赴,即使曾競選兩次失敗,但他仍堅持下去。

和在學校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樣,在演藝圈裡,雷根則在工會裡相當活躍,個性熱情好交朋友的雷根,對於盡己之力保障同事權益很熱心,尤其在戰後他在工會中更是活躍。戰後人們期望過更好的生活,但民主黨領導的聯邦政府機構越來越大,政府開支不斷增加,稅收也日益加重,而政府爲了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甚至防礙各州及自由企業的發展空間。電影事業也同樣的受到了影響,收入減少,同時勞工的糾紛卻不斷增加,有些工會爲了爭奪對某種工會人員的控制權,而一再發動罷工,和對立的工會引起許多衝突;身爲工會理事的雷根必須經常去調解勞工糾紛,甚至到處演講,由於工會活動太活躍犧牲了家庭生活,雷根的第太太珍懷曼因此和他離婚。

但是工會的經歷,不僅磨練雷根的社會活動經驗,當時工會活動也和政治密不可分,當時勞工問題不僅是爲經濟待遇,更多是左右兩極政治立場的分野。戰後納粹的影響未完全淸除,新法西斯主義的勢力又開始發展,許多人擔心媒體成爲共產黨的傳播管道,而雷根經常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反對共產主義,雷根堅定的反共立場也成爲他日後美國國際策略的基本立場。

主持節目激發從政慾望

好萊塢不景氣的時候,雷根反而得到個成長的機會九五三年通用電器公司製作了 個電視劇場節目,由雷根擔任主持人,這個工作還包括要到通用公司分佈在十三州約有百三十多個工廠作巡迴訪問。這個主持工作,讓他有機會了解大企業經營情況,也接觸到中下層員工對政治經濟的態度和看法,有時候他也會對員作演講,雷根出色的口才大受歡迎,而他也趁機和基層員工溝通政治及社會問題原先只是個主持的工作,卻成爲雷根生命的巨大轉折,在這個階段激發了雷根強烈的從政慾望,也給了他接觸群眾的基本磨練,之後他也參加些助選活動。

由於演說的才華深受矚目甚至有些商業界人士主動要求雷根參加加州州長的競選,當時已經五十四歲的雷根幾經考慮後,就此展開人生個全新的旅程。

雷根有足夠的開創勇氣,勇於接受新的挑戰,但他也並非只有理想無法落實的空想家,事實上雷根的另個特點是實用主義者,他喜歡採目標管理,同時他很擅長企畫及策略分析。例如他在競選加州州長時,以民生關切的犯罪、環保與納稅等問題擊敗了前任州長布朗。而上任後又延攬了 批經營管理人才當他的智囊團,以企業家的精神,來提昇政府的經營效率。其中有項重要的決策是,他採取增稅來解決財政的困境,但同時他也不斷的縮減政府支出,而旦政府財政有盈餘的時候,則立刻減稅回饋給人民。

事實上,雷根打赢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也是經由套完整的策略規畫。當時經濟景氣差、失業率高、外交受挫、軍事又落後蘇聯,而雷根的競選策略就是重振美國精神,燃起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再配合他的口才台風,而贏得選舉。雷根上台後,第項策略就是減稅,他相信減稅可刺激景氣恢復競爭力,最終可增加政府稅收;但另方面他必須縮減政府支出,而同時主張增加軍費以保持大國的地位。這樣的決定要能推動,必須得到國會的支持才行,所以剛上任雷根就邀請民主黨的眾議院議長歐尼爾來白宮溝通,終能取得民主黨支持他的財經政策。另外,他也一樣的善用媒體的力量,透過廣播電視爭取民眾的支持,如此也使得政府政策更容易推動。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3)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Part 1

第三篇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創造美國經濟高度繁榮並結束冷戰、確立強權的雷根總統可以説是典型美國夢的實現者。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興趣廣泛、多采多姿的人生;而他起步甚晚的從政生涯,卻能順利當上八年的總統。到底他是以什麼魅力,旋風般地抓住人們的目光呢?

個人經歷
九一一  出生於伊利諾州
九三二  大學畢業
九三三  當電台的體育播報員
九三七  進入演藝界
九四五  參加二次大戰
九四七  成爲電影演員工會主席
九四九  成爲電影工業委員會主席
九五三  擔任通用電器公司劇場之節目主持人
九六七  擔任加州州長並連任
九八一  當選美國第四十任總統
九八五  連任美國總統

個性特質
l       表達性:最強,熱情洋溢、善辯、好交朋友
l       遵奉性:最低,自由主義、不喜歡官僚拘束、思想開闊
l       支配性:稍強,積極、競爭力強、有自信
l       耐心性:中等,可以在穩定和變化中調整

美國前總統雷根,是位典型美國夢的實行者,從位演員到成爲美國總統,雷根如何成就自己的一生,是一個有志成爲領袖者値得學習的過程。

雷根早期是以好萊塢名星及電視節目主持人而聞名直到五十歲才正式跨入政壇,和般政治人物相比,他的起步是晚了 些,但是他僅憑著兩任州長的資歷,就膽敢挑戰總統寶座,甚至在兩次競選失敗後,仍堅持到底,而在七十歲高齡當上美國總統,同時還重建美國人自信心,把美國經濟帶上個新的榮景。

這種傳奇的故事,究竟是因爲雷根本身的個性特質,還是他做了何種策略規畫,都是令人感興趣的。

高度外向;興趣廣泛;辯才無礙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分析,雷根的個性本質是個高度外向性的人(和美國總統柯林頓一樣〕。高外向型的特色就是樂觀、幽默、辯才無礙、興趣廣泛。雷根出身在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小時候生活貧困,身爲鞋店售貨員的父親爲了多賺些錢而經常搬家。但雷根卻顯得個性活潑興趣廣泛,他從小在母親的引導和鼓勵下,經常登台表演,在學校裡不只作戲劇表演,還參加樂隊指揮、擔任學校年鑑編輯,還是學生自治會主席。另外,雷根也是運動健將,溜冰、游泳、打籃球、棒球樣樣精通,其中橄欖球更是他的最愛。

出色的口才,是雷根的大特點,家境淸寒的雷根爲了上大學,主動的找校長和橄欖球隊敎練,以口才說服他們給他全額獎學金入學。另外,有一次學校發生財務困難,打算裁撤部份老師,雷根居然以場演說打動全校師生的人,發動場罷課活動,最後使校方妥協,也讓雷根聲名大噪。

雷根在大學是主修經濟學和社會學,輔修戲劇,他的學校成績只是中等,主要的興趣是放在課外活動上,但他卻認爲這是更有價値的活動。而雷根對戲劇的愛好與天份,更讓他在大學時代贏得個人最佳表演獎,但他嚮往的工作不是當演員,而是當位體育播音員,由此可見他興趣之廣泛。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1) 孫中山 開啓中國現代化大門的民主導師 Part 3

是策略規劃家也是實踐開創者

就策略規畫與執行力上,國父孫中山是位策略規畫力很強的領導人,他可以說是位政治思想家,他不僅啓發人民民主的思想,同時還提出了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業計畫、孫文學說等,以具體的計畫讓人民的努力方向有所依循。

執行力與實踐能力方面也比規畫力強屬開創派,如演講籌募財源、參與革命,每一件國父都親自參與,從不停歇,革命因此才得以成功。但相較之下國父的事務性能力較弱,在國父的著述中所描繪的藍圖都很宏觀,即使到目前仍具有參考價値,但部份的細節或精密度,則有交代不夠細膩之感。這方面國父也承認,自己博但不定專這對個開創型的思想家來說,是難兼顧的,因此他需要事務性能力強的人加入團隊執行精準面。

在決策思維方面,基本上國父是事實與感覺的直覺同時考慮而偏一些感覺型,學醫的國父重視科學數據,因此他工作時最後決策前會收集很多資料參考,但有時他也會憑直覺在重要關鍵作出決策。

國父孫中山有句名言:「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其實就是開創性領導人的最佳詮釋,他們擅長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作無限的發揮。他並不特別強調意識形態,只要目標致的人都可以共同合作,但也因此易信任人的表面之詞而迭遭人出賣,而國父卻能不計前嫌,以唯才適用爲用人的準則。

推翻滿淸建立民國,國父爲中國的未來苦心擘畫宏觀的發展藍圖,到現在依然實用,顯見國父的策略規畫力有過人之處,但國父長於策略卻不擅管理的行爲特質,也使得他在民國初年擔任總統時,在人事佈局和事務分配上就難免顯得力有未逮;開創型的人比較強調大方向、大架構、忽視細節,故旦落實到行政面,常會拿捏不準有所疏漏。所以國父需要長於事務性管理的幕僚群,以補足他的不足。

但持平而論國父終其生,從不爭權奪利,所思所爲都以謀求中國人民的最大福祉爲依歸,爲近代中國樹立個政治家典範。只此一端,就足以讓國父名垂靑史,永供後人憑弔。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1) 孫中山 開啓中國現代化大門的民主導師 Part 2

宏觀趨勢成為精神導師

除了說服國人之外,革命也需要借重外力,這方面國父依然發揮他卓越的說服力。例如他曾向法國總督表達革命的宗旨,而得到法國的支持,故有多次起義以安南爲活動基地,另外,他也說服西方各國銀行貸款給中國,同時說服英國影響日本支持革命,並擬請四國銀行團停付淸廷的借款等,如果沒有孫中山先生強有力的說服力,中國是不可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同的。

孫中山先生的另項特質是他的低遵奉性,由於重視宏觀、大趨勢、崇尙自由、不墨守成規、不死守不合乎時代潮流的傳統觀念,因此他敢於接受新觀念,成爲引進新思潮的精神導師。

這種個性特質的人,在面臨環境巨大變動或轉型時,常能掌握時代造英雄的機會,脫穎而出;甚至還能成爲英雄造時勢,成爲改寫歷史的英雄豪傑。因爲在環境劇烈變遷之際,正需要有宏觀思想的人,找出時代的新趨勢,提出個新的架構來代替瀕臨瓦解的舊架構。

在耐久性上,國父屬於中等程度,也就是他有耐性來等待人民與制度的改變,但在實踐上他則是劍及履及絲毫不拖延。國父在革命期間從理論著述到完成,甚至經歷討袁、北伐,幾乎一生都在革命,而且從不放棄。他了解國家的轉型不是夕可以完成的,必須像敎育樣百年樹人,從思想革新〔敎育)、行爲規範(制度建立)雙管其下,才能眞正的達成。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護法戰爭的階段,雖日理萬機但仍挪出時間完成了民權初步、實業計畫、孫文學說等書;但一些短視近利的政客,對於這麼長期的計畫不耐久候,因而攻擊他的理想是空談。胡適曾針對這點說:中先生並不是空談,而是他所提出的策略,大半因為不曾實行過,因此引起很多人的質疑。

和很多領導人不同的是,國父的支配性稍為低些,並不喜歡藉著權威職位使人屈服,也不喜歡爭奪權位切以民爲重。武昌革命成功時,他返國說:「兄弟不是來和各位爭地位、爭權力的,是特來與君救國的。」他希望的是和大家起開展中國人的命運,而不企求大家完全聽命於他,唯他馬首是瞻。而革命成功時,中先生也不居功,認爲自己不定要擔任總統職,他只表示「假如找不到更合適的人,我就願意做」 。
國父初組政府時切唯才是用,排除個人的好惡,例如當年盜竊盟書的湯薌銘,國父仍任命他爲海軍次長,而曾經攻擊國父最烈的章炳麟,也聘他擔任總統樞密顧問,充份顯示中先生的度量。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1) 孫中山 開啓中國現代化大門的民主導師 Part 1

第一篇  孫中山 開啓中國現代化大門的民主導師

「兄弟不是來和各位爭地位、爭權力的,是特來與君救國的」,透明溝通、熱誠救國的孫中山先生,透過他的鼓吹,鼓舞了中國人的行動,也引起外國政府的共鳴。秀才革命造反成功,中國歷史上他是第一人。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光和熱,也可以看到理想與光明,到底他的人格特質中鑲有什麼眩人奪目的鑽石呢?

個人經歷
八六六  出生
八七九  赴檀香山求學
八八三  回香港中央書院求學
八九二  赴澳門行醫
八九四  於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八九五  第次起義失敗
八九六  赴倫敦研讀各國民主政經制度;倫敦蒙難,老師康德黎營救
八九七  轉赴曰本
00     八國聯軍入侵,國父返國起義革命,之後又辗轉在日美歐等地遊
0五   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
九一一  武昌革命成功國父當選臨時大總統
九一二  中華民國成立,四月返職將總統職務讓給袁世凱
九一四  成立中華革命黨,進行討袁
九一五  進行護法運動
九一九  陸續完成孫文學說、實業計畫、民權初歩等書,改中華革命黨爲中國國民黨
九二四  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九二四  肝癌病逝於北京

個性特質
l      表達性:最高,熱心的、熱情洋溢、口才流暢、値得信賴的
l      遵奉性:最低,思想開闊、不喜歡拘束、自由主義者
l      耐久性:中等,持續性、很穩定、可依靠的
l      支配性:中等稍低,不喜歡用權威強制於人

國父孫中山先生,以赤手空拳推翻了滿淸帝國,把中華民族帶向個民主自由的新時代,他的貢獻直爲所有中國人所崇敬。處在當時的環境下,他怎麼會有勇氣做這樣的改革,他又是用什麼方法達成目標,是所有人都感興趣的話題。

靠口才羸得天下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來分析,孫中山先生是屬於善於推銷自己的孔雀,以優異的口頭溝通,打動了所有人的心,而願意和他同爲理想而奮鬥。

在整個推翻滿淸的過程中靠的就是不斷的鼓吹革命鼓吹民主國父終其生奔波全球各地演講,請華僑捐錢買武器,鼓勵知識份子投入前線,爲國家未來戮力以赴。而這種不斷的溝通,終於引起許多中國人的共鳴,更願意將理想付諸於行。

孫中山先生從年輕的時候,就展現他改革的勇氣和高度說服力。小時候他就到檀香山大哥家求學,有次乘船返回香港,有海關人員登船檢查並藉機勒索,國父覺得海關人員的要求太不合理,堅持不開皮箱,結果還使民船被關卡拘留了天。開船後,國父針對滿淸的腐敗貪污,應該如何改革才能挽救中國的番演說,令大家十分讚佩。而回到故鄉後,國父把國外進歩的情形一 一說出來,村民聽了也很贊成他的各總意見,並採納他的想法做了 些改善,如設路燈夜警隊等。高表達性的人有項特色,就是懂得將很抽象的觀念,轉化成易懂的語言。例如過去封建的舊觀念仍禁錮人心甚巨,國父便倡導各種新觀念來改變人心,如「知難行易」、「人生以服務爲目的」、「要立志作大事不要作大官」、「做大事:乃即根據自己實力能服務多少人即服務多少人」。藉由一些簡單的觀念告訴人們,改變其實並不困難主要只在於自己願不願意罷了 。

擅長口語溝通的領導人,他強調人生是充滿光明希望的,他很會爲老百姓打氣,而他個人的熱情與樂觀,更進而影響到每個人,成爲人們觀念的啓蒙導師。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7) 尼克森 重組全球政治生態的獨孤俠客 Part 3

獨來獨往沒有忠心部屬
儘管尼克森在外交上成就斐然:但事實上他所得到的掌聲卻很稀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個性上的低表達性,重隱私獨來獨往的個性使他無法相信身邊的人,因此人際關係薄弱成爲他最大的致命傷。根據最得他重用的季辛吉的描述,尼克森是位極度害羞的人,由於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他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也沒有人眞心的爲他賣命,這又使他更不信任別人,惡性循環的結果是他越退縮孤立,而和他唱反調的人也越來越多。

以他訪問中國大陸爲例,事先除了密使季辛吉之外沒有任何人知道,而進攻高棉的命令也令他的高級閣員意外;由於這樣的事件次數太多,有時屬下在執行總統的指示時,甚至故意拖延或歪曲阻撓,使尼克森更傾向於秘密及獨自地作決定,而屬下也把大部分的重擔留給尼克森自己承擔。

九七二年是尼克森聲望最高的時候,上海公報莫斯科高峰會議、限制戰略武器達成協議、越戰即將結束等等的成就,尼克森在國際上爲美國重新開創出嶄新的格局,而年底他也乘勝追擊連任總統。但就在他當選總統的第二天早上,他竟然要求每位閣員和幕僚立刻寫好辭呈,這種完全不顧情理的作風,難怪沒有任何位忠心賣命的員工,也難怪他必須孤獨的走這條政治的道路。

由於對人的沒有信心,因而有日後水門事件的發生,以當時尼克森在國內外的聲望,他其實沒有必要採取如此的行動:但一念之差,不僅丟了總統寶座,也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水門事件下台後展現決不放棄的毅力
水門事件是尼克森政治生涯永遠的痛,當他面對不得不辭職下台的命運時,很多人見到他的沮喪與鬱憤,還擔心他可能會走上絕路。所幸的是繼任總統福特宣佈對他無條件特赦,使尼克森免去再受更大打擊的壓力,但他的健康狀況極差,經過很長段時間的療養才逐漸恢復。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裡,尼克森過著幾乎被放逐的生涯他也曾經消沈過段時間,但生爲老虎個性的他,不讓自己繼續頹喪,反而開始撰寫回憶錄,之後又持續寫了很多關於國際政治的專書,並得到很好的口碑。辭職後前十年,尼克森的公開活動仍較少,但近十年隨著水門陰影逐漸減弱,尼克森的活動卻越來越多,同時他還持續出國訪問,並會見各國領導人。尼克森這種決不放棄的毅力,正是老虎個性的充份展現。

雖然很多人承認,尼克森是結束冷戰的功臣,許多人也欽佩他對國際局勢的分析與判斷力但二十年來尼克森仍然是個具有高度爭議性的名字。

許多人對尼克森的評語是,他是位有高度智慧的人,智慧加上落實的策略規畫,尼克森完成了他爲美國開創新局的夢想,也爲全球的政治結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他不像其他的總統,也陷在越戰的泥沼中,他以更有遠見與宏觀的中國牌,解決越戰的問題,更使全球的政治生態重新組合。尼克森就像是隻躱在草叢中的老虎,不動則已動就要掐住對方的咽喉。

有人說,領袖是孤獨的,這句話用在尼克森的身上,似乎特別的貼切。

後記
美國立國時原先對國際事務採取較保守的作法直到威爾遜總統在第次世界大戰後提倡國際聯盟,才算跨出了第歩,不過這個主張並沒有得到美國百姓的支持。

接下來是在第二大戰後,羅斯福總統主導成立聯合國,是美國總統對國際事務積極參與又有實質成效的第人。繼羅斯福總統之後,具有國際觀的美國領袖,就屬尼克森了,他打開中國大陸之門,又改變國際政治力量爲三足鼎立,即使剛開始時令所有人錯愕,但他務實的作法卻得到美國人民的支持。
不管大部份人對尼克森個人的評價如何,但他在國際事務上的成就,是很少人可堪比擬的。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7) 尼克森 重組全球政治生態的獨孤俠客 Part 2

冷戰時代國際均勢的主導者
就當時尼克森所處的環境,美國正掉在越戰的泥沼中難以自拔,另方面美蘇之間緊張的關係未曾稍減,二強對峙也給美國的安全帶來些威脅,而當時歐洲還有股親俄疏美的趨勢。而尼克森的解決方案,就是尋求個更重視國際均衡勢力的國際外交政策。

美蘇之間關係解凍是尼克森個重要的成就,尼克森認爲美國具備的龐大經濟力量,就是和蘇聯談判的最大籌碼,因爲蘇聯的經濟也必須仰賴美國。而尼克森也強調,美國雖然要有與蘇聯交往的意願,但主控權仍應操縱在美國手裡而且還必須得到西方國家的合作。可見尼克森不脫希望掌控全局的老虎個性本色,但他也重視策略的運用,因此他主張西方國家要致行動,同時對蘇聯的援助,也必須在掌握其私有化程度與經濟狀況之前題下運作。

另外,尼克森些突破性的外交作爲,包括當第位訪問東歐共黨國家的美國總統,第一位舉行美蘇領袖高峰會談的總統,當然訪問中國大陸並簽署上海公報,更是尼克森任上最具開創性的作爲。

早年尼克森以反共著稱,但他上任的第件事就是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此無疑是最讓人不解之處。但若了解尼克森是位任務導向重務實的領袖,並不特別著重意識型態的對立,或許對他這樣的作爲就不覺得奇怪了 。

就當時的國際環境,尼克森希望打中國牌,就像他曾打東歐牌樣,警告蘇聯,美國還是具有主控全局的能力。同時,以美中蘇三國鼎立互相牽制的國際情勢,也比美蘇二強對立要更符合均衡的原則。其實這樣的策略思考在羅斯福總統時就已經被考慮。另外,他也想借中國之力早日結束越戰。

這個符合美國利益的想法,由於也符合中國大陸意圖重新進入國際社會的願望,因此雙方拍即合,一九七一年季辛吉先密祕訪問大陸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這可以說是尼克森政治生命的最高峰。

目標一致的毛澤東,取代理念相同的蔣中正
其實當時尼克森和毛澤東最大的岐見在於臺灣問題,但由於雙方對全球均勢都有共同的關心,因而決定暫時將臺灣問題擱置,使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實質關係得以發展。這種重視目標導向的務實作法,正是老虎個性的特質。而以尼克森和臺灣的淵源,以及他在外交上高人等的智慧般認爲假如是在尼克森任內和中共建交,則華府和臺灣的實質關係安排,也應該比目前的情況更好。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分析,尼克森和毛澤東、蔣中正樣,都是屬於個高支配性的老虎個性,三隻老虎碰在起會是怎麼樣的結果呢?

尼克森在他所寫的「領導人」一書中說:「蔣中正夫婦是我的朋友,我們的友情是基於私人關係,也是基於共同的信念與原則。」但他認爲蔣中正太保守,怯於創新改革,而勇於爲美國開創新局的尼克森,寧願選擇彼此理念不合但目標致的毛澤東,爲合作的對象。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7) 尼克森 重組全球政治生態的獨孤俠客 Part 1

0年代全球冷戰時期,尼克森總統強力的主導國際政治平衡,就當時美國的處境與世界形勢而言,無疑地, 他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然而,怯於人際溝通的尼克森,在事業到達巔峰時,卻因猜疑性格發生水門事件;戲劇化的性格導演他戲劇化的一生,到底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個人經歷
九一三 出生於加州
九四六 首度當選國會議員並連任
九五當選美國國會參議員
九五二 與艾森豪搭檔競選,當選美國副總統
九五六 連任美國副總統
九六0  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敗給甘乃迪
九六二 參加加州州長選舉又失敗
九六八 與安格紐搭檔競選當選美國總統
一九七0 下令入侵柬埔寨
九七二 訪問中國大陸年底連任總統
九七四 因水門案辭職下台
九九四 中風病逝

個性特質
l       支配性:最強,勇敢、胸懷大志、敢於冒險
l       表達性:最弱,神祕的、喜歡獨來獨往、不多言
l       耐心性:中等偏低,喜歡變化、是位行動派
l       遵奉性:中等偏低,重大綱、不重細節、思想開闊不喜歡壓抑

美國第三十七屆總統尼克森於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於紐約病逝,享年八十歲。這個和中國人命運有密切關聯的美國總統,留給人的是相當傳奇與爭議的生。儘管臺灣很多人不能諒解,尼克森率先與中國大陸展開關係正常化,以至台灣退出聯合國,但不少美國人和世界領袖對他評價頗高,認爲他是冷戰時代第位順應世界潮流,調整外交政策的美國總統,也是美國近代史上對外交經驗最豐富的總統。

很多人對尼克森的印象是早期反共,後期卻因爲與中國大陸簽訂上海公報而聲名大噪,認爲他是個反覆無常的人。但若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分析,尼克森的個性本質是位高支配型的老虎,對他最佳的詮釋應該是具有遠見的開創型管理者。但害羞的低表達性格,也使他怯於人際溝通,難怪給人神祕難以親近的印象。

胸懷大志,積極進取;有勇有謀
高支配型的特質是胸懷大志,又有積極的進取心,家境淸寒的尼克森,從小就磨練出堅毅的個性,因爲唯有自己力爭上游才有出頭的天。學法律的尼克森當律師的經歷並不長次大戰時投效海軍,戰後尼克森卻決定跨入政途。他從參選眾議員開始就相當順利,連任兩屆後又當選參議員,而且在九五二年和艾森豪搭檔競選,當了二屆八年的美國副總統。然而接下來他的運氣似乎沒那麼好,競選總統敗在甘迺迪手下,選加州州長又失敗,尼克森曾氣得說不再涉入政治。但六年之後,他仍然鼓起勇氣再度問鼎白宮寶座,而這次他成功了 ,也有機會成爲位改變世局的領袖。

從當上美國總統開始,尼克森就決定當位完全掌控全局的總統,他曾表示不能信任外交官員,因此,從哈佛大學找季辛吉擔任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同時還找了位對外交完全無經驗的羅吉斯擔任國務卿,以便自己能充份的掌控外交政策。由此可知,尼克森很淸楚的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外交政策,同時也不希望自己開創性的想法,會因爲任何人的千預而受影響。

在執行力與策略規畫能力上尼克森都非常強尤其是策略擬定更是他的特長,基本上他是位有勇有謀的領袖,因此不至於發生空有理想卻無法落實的問題。他的策略規畫是基於務實的原則,而不是根據個人的意識型態,同時他也很重視均衡的原則。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4) 李光耀 不斷挑戰且創新的新加坡建國之父 Part 2

少年英雄造時勢;時代舞台襯英雄
依照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理論:個人的潛能與自我定位和期許,若能吻合外部環境的需要,就能找對人生舞台,人生將因此展現極爲出色的成就。

李光耀是具有老虎個性的人又是政治人物不但可以開拓自己的人生領域,顯而易見的,也必然會有英雄造時勢的局面這點可以由他如何在極度艱困中締造了新加坡的基礎得到驗證。

二次大戰後的東南亞多爲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在英國政府長期統治下,於五年代中期成爲獨立自治邦,而李光耀是在負笈英國劍橋大學獲得法科學位及執業律師資格返國後,於九五四年發起並組織人民行動黨,進行反殖民地運動,並且經由多次的大選考驗而在九五九年當選第屆政府的總理這時他才三十五歲。而後十年的建國之路,可謂乖桀多難。李光耀所領導的,不僅是多種族、多語言的弱小城邦,更是貧民窟及髒亂落後充斥的窮鄉僻壤;人民生活及國家生存的基礎脆弱,立即成爲李光耀最艱巨的挑戰,也因此,他把住屋、衛生、法治列爲施政的第要務,並列爲中程目標,逐年實現改善人民生活的承諾。

但李光耀的難題還不僅在內政,在國防安全上,他也必須承擔起接踵而來的打擊。首先,爲了資源與安全的理由,他倡議加入馬來西亞,成爲其自治州,哪知兩年後就被迫退出,而必須以背水戰的決心自求生存。禍不單行的是,英國政府在九六八年宣佈要撤回所有的英軍,使新加坡的國防頓時面臨嚴重考驗,更慘的是,冗員問題、嚴重失業及經濟瀕臨崩潰的危機亦隨之而來。

一流人才來服務,超高標準成大局
但這些並沒有使李光耀畏縮,他敢於迎接重大的挑戰,他認爲個領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履行人民的委託,不論他個人遭到怎樣的困難,都不能軟弱或放棄。由於人們對李光耀政府的信任,而終於渡過了難關,甚至在後來的四年中,取得建國以來最高的經濟成長。

李光耀的目標主控型個性,也使得他對自己及別人的要求都相當高,無論事態度或能力,以及道德操守,他都採取高標準。

在政府用人方面向主張菁英主義,強調爲國家人民利益服務的人,必須是第流人才,即便是武裝部隊,他也不同意充斥的儘是些二三流的軍人(當然,這指的是個人的能力與特性,而不是背景與出身)。而政府官員的奉獻態度與廉潔公正,更是沒有妥協的餘地,對於貪污,絕不容許。他曾說過:「主要領導人的廉潔程度不夠,對高水準的要求就會不夠嚴格,整個行政結構將因此軟化而至崩潰。」

在治國態度上,他認爲絕不可因爲要討人喜歡就避重就輕,與其受時歡迎,寧可得長久的尊敬。因此如杜絕貪污、重罰垃圾污染、禁止進口口香糖以維護公共安全整潔等大大小小的措施,無論外人如何看待,他們執法的信念從不會鬆動苟且,敷衍了事。

人力是惟一資源;目標是成功動能
李光耀同時也具備了開闊自由的思想特質,是位十足的宏觀策略者。許多研究組織經營的學者專家,都對他能以領導企業的精神,去規劃新加坡十年二十年的建設藍圖而讚佩不已。因爲所有的施政都有淸晰的遠景、崇高的理念,以及落實的執行步驟,這使得李光耀的政府團隊不至於打迷糊仗,而能朝明確的目標努力紮根,將新加坡的基礎打造得益發堅固。

由於他的遠見,新加坡自六十四年開始大舉推動「住者有其屋」計劃,同時也大規模發展新鎭及基本公共建設;另外在尙不知環保爲何物的六年代後期,就決定要建立綠化、潔淨的環境,在實現花園城巿的同時,他們面成立反污染小組,開始控制工廠污染面花大錢舖設下水道。

就沒有天然資源、土地面積又小的新加坡而言,李光耀在生存發展的策略上運用得非常成功。他經常以瑞士爲新加坡的建國樹立標竿,認爲培養優秀的人民素質及高技能的勞動力,是新加坡唯可以掌握的資源,因此他們的敎育投資講究效率,並且與政府選才相結合,沒有絲毫浪費。

此外,他也擅用外力,比如三十年前就提出引進外資這種「借力使力」的計劃,不僅爲新加坡帶來充沛的資本與技術,也藉著跨國公司吸取寶貴的國際經驗,跳脫局限於東南亞隅的窠臼。李光耀看出該國處於東西航運接駁位置及列強衝突中心的戰略地帶,認爲日後必能繁榮壯大,而將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終使新加坡突破發展瓶頸,成爲亞洲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