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4) 李光耀 不斷挑戰且創新的新加坡建國之父 Part 2

少年英雄造時勢;時代舞台襯英雄
依照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理論:個人的潛能與自我定位和期許,若能吻合外部環境的需要,就能找對人生舞台,人生將因此展現極爲出色的成就。

李光耀是具有老虎個性的人又是政治人物不但可以開拓自己的人生領域,顯而易見的,也必然會有英雄造時勢的局面這點可以由他如何在極度艱困中締造了新加坡的基礎得到驗證。

二次大戰後的東南亞多爲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在英國政府長期統治下,於五年代中期成爲獨立自治邦,而李光耀是在負笈英國劍橋大學獲得法科學位及執業律師資格返國後,於九五四年發起並組織人民行動黨,進行反殖民地運動,並且經由多次的大選考驗而在九五九年當選第屆政府的總理這時他才三十五歲。而後十年的建國之路,可謂乖桀多難。李光耀所領導的,不僅是多種族、多語言的弱小城邦,更是貧民窟及髒亂落後充斥的窮鄉僻壤;人民生活及國家生存的基礎脆弱,立即成爲李光耀最艱巨的挑戰,也因此,他把住屋、衛生、法治列爲施政的第要務,並列爲中程目標,逐年實現改善人民生活的承諾。

但李光耀的難題還不僅在內政,在國防安全上,他也必須承擔起接踵而來的打擊。首先,爲了資源與安全的理由,他倡議加入馬來西亞,成爲其自治州,哪知兩年後就被迫退出,而必須以背水戰的決心自求生存。禍不單行的是,英國政府在九六八年宣佈要撤回所有的英軍,使新加坡的國防頓時面臨嚴重考驗,更慘的是,冗員問題、嚴重失業及經濟瀕臨崩潰的危機亦隨之而來。

一流人才來服務,超高標準成大局
但這些並沒有使李光耀畏縮,他敢於迎接重大的挑戰,他認爲個領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履行人民的委託,不論他個人遭到怎樣的困難,都不能軟弱或放棄。由於人們對李光耀政府的信任,而終於渡過了難關,甚至在後來的四年中,取得建國以來最高的經濟成長。

李光耀的目標主控型個性,也使得他對自己及別人的要求都相當高,無論事態度或能力,以及道德操守,他都採取高標準。

在政府用人方面向主張菁英主義,強調爲國家人民利益服務的人,必須是第流人才,即便是武裝部隊,他也不同意充斥的儘是些二三流的軍人(當然,這指的是個人的能力與特性,而不是背景與出身)。而政府官員的奉獻態度與廉潔公正,更是沒有妥協的餘地,對於貪污,絕不容許。他曾說過:「主要領導人的廉潔程度不夠,對高水準的要求就會不夠嚴格,整個行政結構將因此軟化而至崩潰。」

在治國態度上,他認爲絕不可因爲要討人喜歡就避重就輕,與其受時歡迎,寧可得長久的尊敬。因此如杜絕貪污、重罰垃圾污染、禁止進口口香糖以維護公共安全整潔等大大小小的措施,無論外人如何看待,他們執法的信念從不會鬆動苟且,敷衍了事。

人力是惟一資源;目標是成功動能
李光耀同時也具備了開闊自由的思想特質,是位十足的宏觀策略者。許多研究組織經營的學者專家,都對他能以領導企業的精神,去規劃新加坡十年二十年的建設藍圖而讚佩不已。因爲所有的施政都有淸晰的遠景、崇高的理念,以及落實的執行步驟,這使得李光耀的政府團隊不至於打迷糊仗,而能朝明確的目標努力紮根,將新加坡的基礎打造得益發堅固。

由於他的遠見,新加坡自六十四年開始大舉推動「住者有其屋」計劃,同時也大規模發展新鎭及基本公共建設;另外在尙不知環保爲何物的六年代後期,就決定要建立綠化、潔淨的環境,在實現花園城巿的同時,他們面成立反污染小組,開始控制工廠污染面花大錢舖設下水道。

就沒有天然資源、土地面積又小的新加坡而言,李光耀在生存發展的策略上運用得非常成功。他經常以瑞士爲新加坡的建國樹立標竿,認爲培養優秀的人民素質及高技能的勞動力,是新加坡唯可以掌握的資源,因此他們的敎育投資講究效率,並且與政府選才相結合,沒有絲毫浪費。

此外,他也擅用外力,比如三十年前就提出引進外資這種「借力使力」的計劃,不僅爲新加坡帶來充沛的資本與技術,也藉著跨國公司吸取寶貴的國際經驗,跳脫局限於東南亞隅的窠臼。李光耀看出該國處於東西航運接駁位置及列強衝突中心的戰略地帶,認爲日後必能繁榮壯大,而將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終使新加坡突破發展瓶頸,成爲亞洲的明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