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4) 李光耀 不斷挑戰且創新的新加坡建國之父 Part 3

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與亞太營運中心的智慧島

如今,新加坡不但早已成爲航運及金融中心,也是三千多家跨國公司設立亞太總部的根據地而國民所得更居新興國家之冠,去年已達到萬八千美元。對照三十年前的窮鄉僻壤,以及未來二十世紀建構由光纖連結資訊網路成爲智慧島的新加坡,其脫胎換骨之徹底,眞令人嘖嘖稱奇。

李光耀的表達性較低,喜歡靜靜思考,具有科學家懷疑的特質,這使他在參考西方制度及評判文化價値時,持謹愼的態度;他也不是愛作秀的人,而無礙的辯才與動員人民的優勢,往往在有選擇性的情況下集中發揮,比如爲選舉或施政向人民溝通自己的理念建立舉國上下致的認同感。

另外,受華族與東方人傳統觀念的影響,李光耀稍微偏高的耐心與親和力,使他面對原本複雜的種族時,可以抱持和諧共存、平衡發展的態度。
當然李光耀政府能在短短三十年寫下傲人的政績,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特質之外,其實踐與執行的火力、務實而絕不幻想的行事作風,也讓他們在大步向前時,避免了 些痛苦的代價。

治國理念:用菁英、行法治、拒福利

受英國行政管理制度極深的新加坡,吸取了英國政府班底菁英主義與法治紀律的精髓,卻不能同意福利社會的主張。李光耀認爲,無論多麼富有的國家,也不可能挑起保健、失業及養老福利的重擔,讓人民覺得沒有必要工作、儲蓄及照顧家庭,反正人人都可以靠國家的福利過活。因此,他只要在衛生、敎育及建屋方面加以補貼,並認爲這是很好的政策,因爲這不但對人民有眞正好處,對國家而言,也是有價値的投資。

李光耀是個懂策略的行動派,而他的精力更在人口頂尖的百分之二有相當高遠的自我期許。像他在執政的第年後,就積極主動出國訪問方面建立邦交友誼,方面介紹自己的國家與治國理念。一九六二年則在十個月內,走遍所有五十個選區,探訪民情及基層的問題。一九六四年裡,更口氣遠渡重洋,走訪了十七個非洲國家。他的務實行動與高人等的精力,爲開創新局帶來成功的機會。

今年八十歲的李光耀,已於九九0月二十六日辭去長達三十年的總理職位,而由他苦心經營數十年的班底順利接掌治國大任成爲內閣資政以後,他面幫助政府進行對外邦交連繫的工作,同時逐漸成爲捍衛亞洲文化價値的代言

繼政治經濟社會改造後,推動文化尋根

由李光耀四十年的從政生涯,可以淸楚的看見,,他帶領國家其實就是個人理念的實現。在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的人生需求論中,明白顯示每個人都在奠定最基礎的安全與經濟需求後,才能進入自我肯定階段,在族群社會中建立自信之後,再提升至自我實現,完成人生最高最圓滿的夢想。

李光耀由最初運用智慧及行政力量,先爲新加坡人民解決民生問題,接著著手公共建設,爲該國建立安身立命的所在;有了安全、不虞匱乏的生活條件,再憑著自身努力在國際間扮演重要角色,成爲亞洲樞紐;如今新加坡在贏得尊敬、擁有自信之後,接著便是要展開尋根活動,繼續推行華語,這是對儒家思想及東方傳統菁華的重新認知與追尋。

雖然他運用的是西方的理念和語文,但腦子裡卻另有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那是他自幼承襲而來的些傳統價値,如尊敬長輩、明辨是非、不做害人的事、努力勤奮、尊重五倫關係等等。

李光耀承認自己差點就失去文化根基,所以知道這種危險,如今他體會到尋根之後的作用,了解到向自我的文化認同後,所產生的自信、膽識與衝勁。而由殖民地出身的新加坡,的確也到了繼政治、經濟、社會改造成功之後所面臨的失根問題;高瞻遠矚不斷爲國家前途找到更好定位的李光耀,便是希望利用有限的餘年,爲新加坡趕緊找到文化的記憶,以及民族的靈魂。

這是項艱鉅的任務,但企圖心強、勇於接受挑戰的李光耀,會繼續爲此鍥而不捨。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