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2) 柯林頓—重振美國經濟雄風的指揮官 Part 2

有勇有謀之人

如果從「智仁勇」三個層面來看柯林頓,柯林頓的高學歷,及獲「羅德獎」的榮譽,使柯氏堪稱美國歷年總統中最優秀者之而他畢業之後,放棄在華府的諸多機會,毅然回家鄉服務,且說服未來的太太希拉蕊同行,可見他對源頭有愛心且願意犧牲之精神阿肯色州爲美國最窮的州之柯林頓到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去說服企業赴阿州投資,同時也做大力敎育改革以提供更優秀的人才,足見他是個有勇有謀之人。

而就美國現在的環境而言,在國際上已從美俄二個軍事超強的冷戰時期,走向美歐日三大洲經濟勢力鼎足而立的後冷戰時代。而現階段美國國內最急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進行經濟改革,重振國內的經濟雄風,挽救雙赤字危機。

因此,美國政府現階段最需要的是「改變」,目標是把美國的角色從維護國際軍事安定轉爲提高美國國民福祉、重視經濟安全更甚於國防安全。在此資源做結構性轉變的階段美國需要的正是位開創型的領導人。

柯林頓正是位開創型的領導人〈具宏觀、抓方向的舵手),而他也了解國家現階段的需求,因此,他從競選階段開始就直鼓吹美國需要「改變」。但柯林頓也強調他不是「爲改變而改變」,而是爲赢得提高美國人的生活品質及適應未來的挑戰而改變。
柯林頓最崇拜的政治人物是甘迺迪,他在九六0年代曾說過句名言:「同胞們,不要問國家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爲國家做些什麼。」柯林頓也知道要度過此難關,政府需要全民起犧牲、努力才能達成,因此他在就任典禮到現在也再的透過呼籲,希望能促成全民心靈的認知、與主動參與改變。

領袖魅力十足活現

柯林頓的特色是深具群眾魅力,擅長口語溝通,因此由他來擔任此鼓吹、激勵的工作是再適合不過。而他也深知本身特色,因此,上任後再運用各種媒體與群眾做面對面的工作,充份發揮個人帶動的魅力。
但柯林頓的缺點是太重視現場爆發力,可能會有只談理想而忽略技術面執行細節的毛病,也可能因太重視人與人間的感覺,反被周圍的人所影響,而忘了原先的方向,因此未來的工作夥伴,尤其是身邊的智囊團必須是有思想硏究型的人,才能協助他淸楚對焦。行政幕僚則要在技術能力上特別加強,以補其不足今天他最需要的就是個好的管理經理,讓他能免去後顧之憂。

柯林頓是屬於激勵型領袖人物,是個最好的願景導航者。加上他是嬰兒潮時代的人,對戰爭的感受不深,因此像講究權謀的軍事外交,還是得借重老輩有實務經驗的人才是。

另外,因爲柯林頓是個行動派,他精力旺盛、凡事都不願推拖,又擁有面對面溝通的長處,因此未來的組織架構中些特別的、較艱難的任務,不妨可以成立些專案小組,這些小組直接隸屬總統控管。扁平式的矩陣組織可隨時成爲他的後援部隊。

因此,在選定發展方向上應以全民福利爲最高指導原則。而在執行上,首先他必須將除了現有的公務員組織架構另作番調整才能有效從過去以國際政治軍事力量爲主導的結構轉爲適合經濟發展爲第優先的目標而同時爲補足他技術方面經驗及思慮周密性之不足,宜多設立些委員會或智襄團,幫助他釐淸問題,才不致因決策太過草率及優先次序時間表不恰當而付出代價。

柯林頓當選後,首先即召開經濟會議,可見他強調訴求以經濟改革爲第優先。過去美國是個完全自由的經濟社會,反而使產業喪失了競爭力,柯林頓早年到亞洲四小龍來訪問時,對亞洲各國的經濟政策印象深刻,因此,未來他可能會以各種策略強化美國國家競爭力,並要求各產業共同振興美國經濟。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2) 柯林頓—重振美國經濟雄風的指揮官 Part 1

第二篇      
柯林頓重振美國經濟雄風的指揮官 Part 1

Its time to change」,住美國政經結構需要轉變之大好時機而趁勢崛起的柯林頓總統,在一向超過自己年齡行事的.快節奏步伐下,將扮演把「美國公司」反敗爲勝的董事長;年輕如他,應該注意哪些資源的互補,以成功地完成改革大業呢?

個人經歷
(略)

個性特質
l       表達性:最強,熱情洋溢、口才流暢善辯、喜歡交朋友
l       遵奉性:最低,自由主義、富開創精神不喜歡拘束
l       耐心性:偏低,追求變化不喜歡停滯不動、性急爆發力強
l       支配性:中等,有自信、積極

繼甘迺迪之後美國總統柯林頓是另位在靑壯之年就登上總統寶座的傑出人物,身爲嬰兒潮之後出生的第位美國總統,他將把美國帶向哪個方向,無疑是全球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

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柯林頓,以穩健的台風,機智的話語侃侃而談,他是第位大量運用電視和民眾溝通的國際領袖,即使訪問前蘇聯時,甚至透過即時實況轉播,和蘇聯人民面對面的溝通。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來分析,不難發現柯林頓是屬於說服力強的孔雀型領袖。

「該是改變的時後了!」

高表達性的人,擅長於推銷自己、懂得穿著,讓別人感到和自己相處是件偷快的事,而且懂得將抽象的觀念轉化成易懂的語言。此在柯林頓競選期間可以看出,他坐著巴士全國拜票每天十四十五小時的拜訪,幕僚人員都已顯得疲憊不堪,可是精力旺盛的柯林頓雖然眼睛都已出現黑眼圈,但面對工作人員時,臉上仍是張樂觀進取的笑臉。和布希不同的,他十分堅持定要全國巡迴拜訪,因爲他深諳自己在和人接觸的群眾魅力。他自己曾表示,只要讓別人看到他,他就有信心讓別人把票投給他。所以路走的越多,他當選的機會就越多。

不過也因爲他太過活躍而容易忽略技術性的問題^因此輔助他的幕僚人員必須特重在事務的實務經驗上,以補其不足。

從耶魯大學畢業之後,柯林頓直都在做超過自己年齢所該做的事,到最後成爲美國繼甘迺迪之後最年輕的總統,他都是個慢不下來的人〔由此可見他的低耐久性)。他要求在現有的環境裡能再找出新的步調,任何的延遲對他來說,無疑是生命的浪費。
由他所提出的競選口號:「Its time to change,就可看出他是低遵奉性並具有宏觀眼光的人,懂得在已經逐漸脫軌的狀況中理出套新規則,而不願墨守成規。
由於美國在七0年代曾經過多年國富民強的輝煌時期,九0年代起,人們在面對未來國力可能毎下愈況的威脅時,更容易燃起緬懷過去甘迺迪、羅斯福時代「新政」、新人新希望的美國夢。而柯林頓剛好是最擅長鼓吹,也難怪乎柯林頓能奇蹟式的打敗年初聲望還如日中天的布希就像八十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以介書生的能力,歷經十次革命打敗行之多年的封建制度,也是靠他的特質,不厭其煩地多方奔走遊說籌募才得以成功的。
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柯林頓自幼喪父繼父酗酒,貧苦的奮鬥過程讓他對生活周遭都採取不苛求的態度。從小不是很善待他的繼父,在臨終前的六個禮拜,他每個週末還是由喬治城開車數百公里回家去探望他。由此可看出,柯林頓感性的面。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0) 孔雀型的領導者

第三章 孔雀型的領導者

孔雀屬高表達性:

熱情洋溢好交朋友是高表達型的特色, 
口才流暢也使他們成爲人群中最受矚目包圍的人,
重視外在服飾打扮、善於自我宣傳,同時希望能創造愉快的環境,使高表達型的人容易受人歡迎。

個性樂觀、説服力強,
具備這種個性傾向的人較喜歡激勵士氣甚於命令的管理模式,
但太過樂觀以及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有時反而忽略了該完成優先目標。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5) 蔣中正 潮起潮落卻内蘊不露的時勢英雄 Part 4

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深

從蔣中正開創的性格與生來看,他似乎受到國際的新觀念影響很大,然而基本上他的價値觀直是很中國的。他曾寫信給兒子蔣經國強調要用心學儒學,要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基本的政治哲學思想。而他對於自己所創建的成就,仍遵循中國封建傳統父傳子的觀念,希望兒子能得以繼承,因而全力培養蔣經國接班。

從蔣中正的領導特質分析,他可以說是位開創的管理者,可惜的是他較偏重權力的掌控,只重用自己信任的人,所使用者同質性高,而未能廣納更多的人才與智囊,否則也許會有不樣的結果。但是,從淸朝帝國主義時代過度到民主時代,蔣中正確實也抓緊了時代變遷的機會,給自己開創出番事業,也爲近代中國的成長,打下了 很不錯的基礎。

根據資料顯示,1960年到1970年代,台灣的每人國民生產毛額GNP約爲四百美元的水準,若依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分類,台灣還僅處在追求「生存需求」的階段。但是到九七五年蔣公去逝時,台灣的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已到達千美元左右,已經突破了生存需求的階段,進展到「安全需求」的階段。之後蔣經國接任總統,又打下另個經濟基礎,讓每人的國民所得提高到上萬美元的水準,使台灣的經濟能力提昇到邁入已開發國家之列;若從馬斯洛的分類來看,已經進入讓老百姓可以追求更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階段了,也是可開始進行「衣食足而後知榮辱」;「貧而無怨富而好禮」的重要全民教育階段:記得當時卡特承認中共,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即以“風雨生信心”而當時百姓質樸,還是充滿希望,反觀1988年初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主政,台幣兌美金貨幣昇值40%,未繼續“教育百姓”,因而風氣大變;出國旅行的暴發富心態而有貪婪之島及全民瘋玩股票……等。

後記

整體而言,老虎個性的蔣中正出身在個槍桿子出政權的時代,因此他在軍事上的學經歷給他比別人更好的機會,而他所擅長的執行力與策略規畫更使他能務實的逐步建立戰績。如果是生在現代的商業時代,他定也是個到處開發市場的企業家。

蔣中正也是屬於精力旺盛的人,他的精力應該是屬於人口頂尖的百分之五以內,因此他的企圖心很高直希望自己能有出頭的天,不甘於擔任別人的幕僚,而希望能建立自己的班底做領導人。

雖然有留日的國際經歷,但蔣中正的價値觀仍是純東方的,因此,他希望能把權力傳給家人;而他所主張的民主,也是在某個既定範圍內的民主。

開羅會議時,中國得以並列爲四強之是蔣中正最輝煌的時刻。當時國內外情勢對他都非常有利,如果能充份的發揮趁勝追擊定會有更好的結果。很可惜的是時機未能把握,之後反而陷入了劣勢之中。

慶幸的是,固守台灣之後,蔣中正雖然仍不放棄回大陸的希望,但卻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主張讓台灣安定的發展,全力從事經濟建設,使老百姓的經濟敎育都能獲得明顯的改善。相對之下,大陸反而陷入文化革命的慘痛經歷中,蔣中正能體認環境變遷的需求,從個開創者轉變爲個管理者,使台灣人民生活富足,產生中國史上小康家庭最多的時代也是個至爲難得的成就。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5) 蔣中正 潮起潮落卻内蘊不露的時勢英雄 Part 3

獲美國支持,躋身國際級領袖

在蔣中正的生有位影響極大的人物,就是夫人蔣宋美齡,這門親事使蔣中正和屬於上海資本家的孔宋家族有了密切的關係,而蔣宋美齢和美國的關係,也使蔣中正開始得到美國的支持,特別是羅斯福總統很看重蔣中正他從戰略的觀點認爲中國應該被視爲東方大國,和美國站在邊共同防禦蘇聯,並牽制日本攻入亞洲,同時他認爲應把中國與美英蘇共列爲世界四強。而蔣中正也認爲,得到美國在財務及武器上的支持,是個良好策略運用九四三年得到羅斯福邀請參加開羅會議,更使蔣中正的政治聲望達到最高峰,從國內的領袖進而跨入爲國際領袖級人物。

可惜的是九四五年羅斯福在第四次連任總統後不久,因腦溢血逝世,由杜魯門繼任總統,他對蔣中正的支持不若羅斯福,而另方面在抗日期間共產黨不斷壯大,故日本投降後反而又展開內戰,以致國民黨最後僅能返守臺灣。

重用自己的班底

分析國共戰爭最後國民黨返守臺灣的原因,主要是共產黨強調土地改革,以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民去對抗百分之五的上層階級,相對的蔣中正主要運用百分之五的精英份子與自有班底,當然處於較不利的情勢。另外,國際情勢使國民黨必須把主力放在抗日,不得不暫採國共合作,共產黨則採取以鄉村包圍城巿的策略,故能趁勢崛起。

退守至臺灣後蔣中正反過去完全以爭戰爲主的策略,首先重視的是內部的安定管理與建設。當時強調「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原則,希望能在台深入紮根,同時主張黨權高於政權,以黨當政的方式得以掌控全局。相對於政治上的全面管制在經濟上卻是鼓勵與開放,首先穩定金融抑制通貨膨脹,接著提出「三七五減租」,有鑑於當時在大陸上因爲土地改革而使共產黨得利,故在台灣積極推動土地改革讓人民經濟生活得以安定而能穩定的成長。

在國際環境上,原本情勢孤立的臺灣因爲韓戰爆發以及蘇共合作,反而有了轉機因爲如果失去韓國這個緩衝區,日本將受威脅,蘇聯勢力可能擴張,對美國的太平洋防禦體系將受影響。因此,台灣的戰略位置再次得到美國的重視,美國總統艾森豪更在九五四年和臺灣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而台灣也得以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下,全力從事內部的建設與成長。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5) 蔣中正 潮起潮落卻内蘊不露的時勢英雄 Part 2

打自己有把握的牌

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蔣中正立刻回國參加革命,還因此被日本學校開除,但他決定了就做的勇氣也再次顯現。回國後蔣中正並未能立刻擔任重任直到八年才出任粤軍總司令陳炯明之下的作戰科主任。但粤軍中派系多,身爲浙江人的蔣中正並不屬於任何派,不僅備受孤立,能力也難以發揮,因此他曾多次請辭隱居山林。這種不屬於自己的牌就寧願不玩的性恪,正是老虎型個性的特色。

高支配型的人喜歡掌控全局,蔣中正認爲不能只做參謀定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軍隊與班底,自己的能力才能充份發揮。但原先國父孫中山的主要目標在北伐,對於粤軍內的派系鬥爭問題並不重視,也未曾想建立軍隊,直到兩次護法運動失敗以及陳炯明叛變,真正體會不能依賴過去靠個軍閥打另個軍閥的方法才開始考慮建立革命軍。黃埔軍校的創立,終於讓蔣中正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班底與實力。

策略強,執行力強

蔣中正最大的優點是,他的策略規畫與執行能力都很強,雖然事務能力稍弱,但基本上他是位有勇有謀的領袖人物,可以訂定計畫,也可以自己執行。早在革命初期階段,蔣中正雖然多次請辭,但他在野期間則持續不斷的寫信給孫中山先生,提出自己在軍事策略上的見解,故而相當得到國父的重視。因此每次辭職後,都以更重要的職務被禮聘回來。

而在九二五年擔任東征軍總指揮時,先是訂周密的作戰計畫和嚴明的軍紀條文,以中央突破直搗陳炯明根據地惠州的策略,使反革命勢力在很短的時間內消滅。當然新成立的黃埔軍在其中發揮相當的力量,而運用蘇聯動員民眾的經驗,以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爲理念,爭取廣大農民及群眾的支持更是大助力。一待廣東根據地統後,又立刻提出北伐,把革命導向全國,也是很高明的戰略思想。

國父孫中山雖然提出「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口號,但基本上蔣中正反對聯俄政策,他認爲俄共政權若強固後,政治野心將復活,對國民革命後患無窮。但是,他主張可以利用俄援,且以紅軍爲榜樣辦校建軍,以培植屬於國民黨的革命軍,以及爭取農民支持,但沒有必要聯俄。由此也可見他務實面。

學軍事的蔣中正直深受孫中山先生在軍事上的倚賴,最主要是他的戰略戰術確有獨到之處。除了在日本學到比較新式的軍事武器與戰術外,蔣中正最推崇的就是「曾文正公家書」「王陽明全集」、「韓非子」、「資治通鑑」等書,他仔細的硏讀其中治國、治家、治人的道理,而能自成套管理哲學。蔣中正最突出的就是他能分析全國的政治情勢,從敵我的現況,以及歷史的經驗敎訓來確定戰略方針;而他主張軍政和民政分離,軍隊打破省界,實現全國軍事統都是很具策略性的思考。

從軍事跨入黨政領域

原先蔣中正只限於軍事方面的專業能力表現,但國父孫中山先生去世後,他首先爭取當選國民黨黨代表,接著又在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的聯席會議中,被推選爲軍委會主席,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先從軍事力量的紮根培養,再跨入黨政的領域進而能橫跨黨政軍,成爲第號領導人,蔣中正有計畫的建立了自己的實力與根基。

而以完成孫中山先生之遺志爲號召也使他能統國民黨內分裂並完成北伐。具有高戰略與戰術的蔣中正,對於自己的決策相當有信心,他曾說:「我的意志是別人無法動搖的,決不聽別人包圍而改變我的主張。」由此可見他高支配的個性。在用人方面,蔣中正也比較重視自己的班底,如以黃埔軍校的人脈掌握軍事力量,而以同鄉同門的人脈掌握黨權:另外,他也喜歡用高專業的人才,可以把他的想法落實。雖然因爲策略運用而曾重視農民大眾的力量,但本質上,運用財團與精英份子則是他較獨特之處。

可惜的是國民黨內部直有衝突,蔣中正主要的力氣是花在成爲國民黨正統的領導人上,反而給予共產黨成長的機會;同時長期戰亂導致財政危機,國外又有蘇聯、曰本等國的虎視耽耽,因此中原大戰結束後,首先陷入對日抗戰,接著又是國共戰爭,是所謂「馬」上打天下的環境。這其實是相當適合老虎型的人發展的時機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5) 蔣中正 潮起潮落卻内蘊不露的時勢英雄 Part 1


從一個胸懷大志的孩子王到統中國、領導抗日並躋身世界領袖再到偏守台灣,蔣中正是憑藉什麼竄起的呢? 而他又如何持平地看待世局加諸於他的身上的演變呢?

個人經歷
一八八七  出生於浙江省奉化縣
一九0八  進入日本振武學校學軍事,加入同盟會
一九一一  返國參加辛亥革命
一九八  任粤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
一九二二  陳炯明叛變,蔣中正護送孫中山脫險
一九二三  赴蘇聯考察黨務軍事之經驗,第次國共合作
一九二四  擔任黃埔軍校校長
九二五  孫中山去逝,蔣中正任東征軍總指揮
一九二六  國民黨二次全會,擔任中央執行委會常委,展開北伐
九二七  寧漢分裂,蔣中正下野,赴日與宋美齢訂親
九二八  北伐完成
九三一  八事變,停止內戰開始抗日,蔣中正再次下野
九三三  反共內戰爲主
一九三六  西安事變暫停剿共
九三七  第二次國共合作,蘆溝橋事變,開始八年抗戰
九四三  開羅會議,蔣中正獲邀爲四強之一
九四五  日軍投降,國共展開戰爭
九四八  第二屆國民大會蔣中正當選總統
九四九  返守台灣,實行三七五減租 ^
九五0   韓戰爆發,台灣被美國納入防衛體系
九七一  退出聯合國
九七二  中美斷交.
九七五  蔣中正去逝

個性特質
l       支配性:最強,勇敢的、胸懷大志、敢冒險、積極有自信
l       表達性:最低,獨來獨往嚴肅安靜、好深思不多言、重視隱私觀察力豐富
l       耐心性:次低,快節奏行動派、喜歡變化
l       遵奉性:次低具開創性、只重大方向不重細節,但授權屬下後要求精確結果

隨著蔣氏家族在台灣的影響力逐漸式微,討論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與蔣經國先生父子的書籍與文章也陸續的出籠,讓人們對於過去直蒙著層神祕面紗的領袖,有越來越多的認識。從協助國父孫中山統中國的大業,到退守台灣建立經濟奇蹟,先總統蔣中正對近代中國人的命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蔣公的歷史功過如何,自有史學家去定位,但般人更感興趣的是,若從行爲科學的角度來探究竟,先總統究竟是屬於哪一種個性特質,他的決策與領導模式又如何?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系統分析模式來硏判,先總統蔣公應該屬於高支配性的老虎,個性勇敢、無畏具有冒險性,而他的表達性低,喜深思不多言,另外他的耐心性及遵奉性次低,做事喜歡抓大方向,且節奏快,是一位行動派的開創領導人。

胸懷大志的老虎

勇敢、胸懷大志、積極進取的老虎個性,在蔣中正身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出身在浙江溪口鎭的望族之家,童年的蔣中正直是個孩子王,八歲喪父後生活頓失依靠,但母親仍堅持讓他求學,從私塾到洋學堂,蔣中正學習了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以及新式敎育,了解日本明治維新由弱轉強的歷史,因而立志學軍事並決心去日本留學。這樣的想法受到親友的反對,但蔣中正卻率直的剪下了辮子寄回家鄉,表示自己的決心,這種近乎革命性的作爲,引起族人駭然,但也使母親幫他湊足費用順利赴日,從這點也看出他具有前瞻的勇氣,與遠大的企圖心。

在日本振武學校留學及在炮兵學校實習的階段,長官對蔣中正的評語是:「內蘊不露」,可見蔣中正並不是位喜歡表達愛出風頭的學生,他反而喜歡安靜的思考及和少數幾位朋友起看書討論。但是,少年期即到異國學習的經歷,也開展了他的視野,而在這段時間內認識陳其美與加入中國同盟會,更是蔣中正生命中重要的一個關鍵。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3) 鄧小平 重實務、善管理的政策實踐家 Part 3

務實路線讓中國式社會主義存續於地球

鄧小平成長的背景,正是中國社會處在動亂的環境中方面是國內革命另方面是外國強權侵略,還同時受到民主思潮與共產主義的雙重衝擊。

鄧小平小時候受過四書五經的中國文化薰陶,但十七歲就赴法求學又受共產主義社會思想影響。在留法時期,鄧小平並未進入正式的全日制學校讀書,而在雷諾工廠的維修車間當技工晚上讀夜校;因此他並非馬列主義理論派,而有實務的社會勞動經驗。在法國期間他感受到工業改革的優點,同時也不知不覺的受自由民主思想薰陶,對西方世界的優缺點有體驗式的認識。因此,他易於擺脫封建專制思想和敎條主義,而以務實做改革的基礎。

另外,鄧小平爲參與革命建國行列,即自法返國,且在黨、政、軍之各系統都任職過,對政策的規畫、執行力,都有豐富的經驗。而早期在歐洲看到西方國家的富強經驗,也使鄧小平在掌權後,堅定的採取經濟改革路線。

鄧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會抓老鼠的都是好貓」。這種務實打破意識形態鬥爭的路線,也使中國大陸在國際共產主義瓦解的環境中,仍能堅持走自己的路線。

展望未來,從國際經濟環境來分析,在蘇聯政權瓦解後,國際社會已歩入後冷戰時代。在以往美蘇對峙的冷戰時代,強調「槍桿子出政權」,因此政府幕僚以軍、政人馬爲主,經濟人才只是技術官僚。但未來的後冷戰時代,全球已朝向「經濟掛帥」的走向,若經濟不能搞好,則執政者將面臨下台危機,如美國總統老布希。

去年鄧小平南巡,已經把全力推動經濟改革的訊息,做強烈的傳達,顯見他已注意到經濟的重要性。只是現階段的高階執行官似乎仍集中在軍、政、科技人才,經濟人才比例仍不足;政府幕僚應該加強經濟方面的政務執行官,而軍事外交方面只需是技術官僚,負責國家安全即可。

隨著許多大老的陸續過世,使鄧小平成爲中國大陸權力最大的決策者,他的決定將直接影響九0年代的中國競爭優勢。處於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在政治上若能容納更多的黨派有生存的空間走出黨專政的時代同時對最高領導者的權限和期限,加以明確化與制度化,應更有助於中國大陸在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做到政治的革新,這是所有中國人衷心企盼的。

後記
在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冷戰時代,中國大陸是以軍事政治力量,維持它在國內外的權威。但今天蘇聯瓦解,全球也進入後冷戰時代,代之而起的是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中國大陸若仍維持過去的共產與軍國制度,可以說是與時代脫節的。

因此,中共實質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一方面應該是維持政治的安定,另方面則是全力發展經濟,重用經濟方面的人才。而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應該是著手建立制度,使中國大陸脫離人治的色彩,不至於再度發生權力爭奪或是地方分裂的現象。

重視務實與善於管理是鄧小平的優點,在這最關鍵性的時刻,也是他有足夠權力來做安排的時刻,看他如何爲中國大陸的發展佈局,正可做爲他給自己寫的歷史評價。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3) 鄧小平 重實務、善管理的政策實踐家 Part 2

規劃力、執行力超強的管理者

整體而言,鄧小平不是個開創事業型的老虎,而是老虎身邊的政策擬定者與管理者。所以,他並非第任的創業領導人,而是後繼的政策制定者與管理者,此外,鄧小平的策略規畫能力很強,實踐力也強,但事務能力稍弱,因此,只要有妥善的技術幕僚協助,他是位非常強的政策執行者。

遵義會議中,鄧小平以雄辯的口才大力支持毛澤東的游擊路線,使毛澤東取得黨內的重大勝利,毛澤東得以掌權鄧小平居功斐淺。但九五六年召開「八大」會議時,鄧小平直言反對毛澤東神化及搞個人崇拜:九五八年毛澤東提出生產大躍進,卻反而使百姓三餐難繼鄧小平也提出尖銳的批評,結果在文革時期,鄧小平被下放重新學習。

和毛澤東相比,毛澤東智而深隱,鄧小平則聰明而外露,常常直言無隱,在無意間得罪人,故鄧小平遭遇的挫折也特別多。而在政治圈中浮沈多次,學會很多手段之後鄧小平的稜角才逐漸磨平,也因此才有第三次復出,並直坐穩龍頭迄今。

鄧小平雖是位行動導向的人,但對於未來的決策較偏向以「資料導向」來作決策,而不是以直覺來作判斷。但也因爲太重視資料分析,不敢冒風險,因而導致錯失良機,三起三落的命運。

例如,在毛澤東與劉少奇兩派人馬對時的時期,鄧小平的扶擇將決定方可以得到決定性的力量。如果鄧小平決定站到劉少奇這方,則和毛澤東的抗衡未必會失敗但內戰決不可避免,再加上蘇聯虎視耽耽,可能使中國淪爲外國殖民地。考慮這些利害關係後,最終鄧小平決定傾向毛澤東。此舉造成劉少奇路線失敗,也導致鄧小平後來長達十年的磨難。

在精力上,鄧小平是屬於精力旺盛型的人,他應該是屬於人口比例精力充沛的前百分之十。因此,現在他雖已褪下大部份的職務,但仍然是中國未來方向的主導者。

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是老虎型,不過這兩隻老虎卻存在很大的差異。毛澤東是開創型的老虎,鬥勁實足,靠槍桿子打天下,在國共對峙時,和國民黨的軍隊對抗,即使共產黨取得大陸政權後,仍抓起波又波內鬥。鄧小平則是個管理建設型的老虎,做事務實組織力強,因此掌權後較著重於經濟的發展與建設。

此外,毛澤東的感覺決策思維很強,因此主觀意識也很強,任何人非友即敵,但鄧小平則以資料事實爲主,凡事講成效而不強調意識型態決策較重視穩健;同時,毛澤東較依直覺行事,而鄧小平則依資料理性判斷。然而,在毛澤東生前,鄧小平則是一直被毛澤東壓在下面的一隻老虎。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2-3) 鄧小平 重實務、善管理的政策實踐家 Part 1

「不管黒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九命怪貓的鄧小平,務實的道出目標導向之個性,也務實的讓自己存活下來,主導中國現代化工程之變革。他是如何在動盪的歷史中,成功地扮演這個角色的呢?

個人經歷
(略)

個性特質
l       支配性:最高,勇敢大膽、喜歡追根究底
l       耐久性:最低,喜歡變化反應快速、缺乏耐心
l       表達性:中等,熱心和善、直言無隱
l       遵奉性:中等偏低,直言無隱、較重原則大綱不重細節

在目前互動日漸頻繁的兩岸關係中,中國大陸幕後領導人鄧小平的一舉一動,是直接牽繫著兩岸發展的關鍵人物。鄧小平究竟是什麼樣個性的人,他的領導決策模式如何,都是兩岸中國人欲探究的話題。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系統分析,鄧小平應該是屬於高支配性的老虎,而且是老虎中的管理者,他重務實的態度,使大陸比蘇聯早十年進行經濟改革,對中國大陸的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地位。

不打蘇聯牌不打美國牌,我們打自己的牌
和毛澤東相同的,鄧小平也是位喜歡掌握全局的老虎,在九七八到九八四年間,中共不僅加速與美修好,還和蘇聯恢復邦交,有人問鄧小平,中國是要打美國牌還是蘇聯牌,鄧小平回答說:「我們不玩蘇聯牌,也不玩美國牌,我們也不讓別人玩我們的牌,我們要打,是打自己的牌。」這句話很貼切的形容出老虎希望主控的個性。

出生在大地主之家的鄧小平,從小在同伴間就以講義氣而出風頭,小時候他曾爲了幫助朋友而偷父親的錢,而十七歲時爲了和父親的句話賭氣,就隻身隨團赴法求學。因爲父親說不出國去唸書,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做不了先生,只能做笨蛋,鄧小平氣之下背了包包,就到重慶法語預科學校唸書,並進而參加「勤工儉學團」赴法留學,顯現極大的勇氣。另外,鄧小平喜歡新的多樣化的刺激,以便他能快速反應快速學習,這種低耐久性的個性,使他勇於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到中國大陸並進行連串的改革。

鄧小平雖不至於長袖善舞、能言善道,但他蠻重視人際關係的掌握,在他擔任副政治委的時期,經常在軍中上上下下的走動,掌握了不少人事關係。

策略規畫能力是鄧小平很強的個特點,他對於當年俄國人組織游擊隊襲擊拿破崙部隊印象深刻,而他早期和李宗仁、白崇禧部隊作戰時,經常採取奇襲戰略,讓白崇禧頭痛不已,因而被號稱「鄧蝟子」,可見他靈活的個性。

最著名的是在「遵義會議」中,他大力批判左傾路線的錯誤代價,並舉出游擊戰略的勝利,獲得黨員的支持,並確定了中共黨內的游擊戰略。

另外他也強調「治亂世用重典治亂軍用猛將」主張讓劉伯承將軍出任一 二 九師師長,而政治委員職則推薦張浩擔任,自己任副手,藉輔佐張浩取得實質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