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3)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Part 3

任期内經濟繁榮,確認強國地位

在雷根任職的八年之中美國就業創下歷史的新高記錄,個人稅賦降低了將近百分之三十,國民總產値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七,通膨率及利息也有明顯的下降。美國的經濟確實經歷了 段相當長時間的繁榮期;而在國際上,向全球展現了實力,同時也結束了冷戰,確認美國的強國地位。

但可惜的是,聯邦政府的開支始終不能如預期般縮減,雖然雷根還組織個小組對政府的經營情況進行評估,但改善的程度仍相當有限。但是他縮減政府規模、減少對自由巿場的干預、把政府部份職能還給私營部門的作法,卻得到西方其他國家的重視與效法。

雷根做很多事,都是很有策略及規畫的,但他做很多決策往往是憑直覺,而不定仰賴資料。此外,他擁有衝勁及開創精神,可以領軍帶頭打仗,但他不擅長事務性工作,所以需要有好的幕僚人員,幫他去做些整合及行政事務,當年副總統布希就發揮了相當的功能。

總體而言,雷根是位開創型的領導者,他站在時代的前端,提出了很多創新的想法,例如:主張降稅以提振經濟,鼓勵人們重返工作崗位,爲自己開創未來,同時大膽的呼籲把共產主義丟進灰燼,以超強的軍事力量對抗蘇聯,並結束冷戰。

另外,將企業精神帶入政府機構,也是他的創舉。但是,中東問題的不順利,則是雷根的致命傷,而政府開支難以縮減更造成日後的問題,這也是較不重視細節的雷根較大的缺點。

後記
雷根早期的開創性很強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美國走出經濟不景氣的陰影,雖然後繼者批評雷根讓子孫債台高築,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讓美國整體的經濟大餅擴大了不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雷根的擴張性經濟政策與強勢軍力,爲美國重建了強國的信心,但是,他和美國二次戰後的幾位總統如尼克森、福特、卡特一樣,都無法突破羅斯福總統的成就。雷根在第二任總統任期內,有感於每四年選任總統勞民傷財,而且使執政者眞正發揮管理的時間太短,故有意將總統任期延長爲六年任,但他本身因受到軍售案的爭議影響,因此這樣的想法並未成功推動。

雷根的事務性能力原先就是他較弱的環,在他任期的最後年因爲伊朗軍售案倍受攻擊,又沒有人能幫他做最佳的處理,因此他被此問題牽制了年,而因此在第2任內並未能有更多開創性的成就。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3)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Part 2

積極主動;企圖遠大鍥而不捨

雷根的另個特性是主動、積極、高企圖心。雷根的家境並不富裕,從小父親就告誡他,做人必須獨立自強,能否成功完全看自己的毅力和志向。在雷根生長的時代,能接受大學敎育的只是很少數的人,但是雷根立定志向定要做到,因此從十四歲開始,他每年的假期都去打工賺錢,以儲存大學學費,如此持續了七年之久,可見他的毅力驚人。後來雖然因所存的錢不足,但他還是充份發揮自己的說服力,而能順利的達成目標。

雷根的每個工作幾乎都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爲了當體育播音員,雷根千里迢迢的到許多家電台去毛遂自薦,並努力改正播音技巧,轉入演藝界後,他則努力的爭取適合自己的演出機會。而競選加州州長或是美國總統之前他的企圖心更是被別人視爲不可能,但雷根旦立定志向,就全力以赴,即使曾競選兩次失敗,但他仍堅持下去。

和在學校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樣,在演藝圈裡,雷根則在工會裡相當活躍,個性熱情好交朋友的雷根,對於盡己之力保障同事權益很熱心,尤其在戰後他在工會中更是活躍。戰後人們期望過更好的生活,但民主黨領導的聯邦政府機構越來越大,政府開支不斷增加,稅收也日益加重,而政府爲了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甚至防礙各州及自由企業的發展空間。電影事業也同樣的受到了影響,收入減少,同時勞工的糾紛卻不斷增加,有些工會爲了爭奪對某種工會人員的控制權,而一再發動罷工,和對立的工會引起許多衝突;身爲工會理事的雷根必須經常去調解勞工糾紛,甚至到處演講,由於工會活動太活躍犧牲了家庭生活,雷根的第太太珍懷曼因此和他離婚。

但是工會的經歷,不僅磨練雷根的社會活動經驗,當時工會活動也和政治密不可分,當時勞工問題不僅是爲經濟待遇,更多是左右兩極政治立場的分野。戰後納粹的影響未完全淸除,新法西斯主義的勢力又開始發展,許多人擔心媒體成爲共產黨的傳播管道,而雷根經常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反對共產主義,雷根堅定的反共立場也成爲他日後美國國際策略的基本立場。

主持節目激發從政慾望

好萊塢不景氣的時候,雷根反而得到個成長的機會九五三年通用電器公司製作了 個電視劇場節目,由雷根擔任主持人,這個工作還包括要到通用公司分佈在十三州約有百三十多個工廠作巡迴訪問。這個主持工作,讓他有機會了解大企業經營情況,也接觸到中下層員工對政治經濟的態度和看法,有時候他也會對員作演講,雷根出色的口才大受歡迎,而他也趁機和基層員工溝通政治及社會問題原先只是個主持的工作,卻成爲雷根生命的巨大轉折,在這個階段激發了雷根強烈的從政慾望,也給了他接觸群眾的基本磨練,之後他也參加些助選活動。

由於演說的才華深受矚目甚至有些商業界人士主動要求雷根參加加州州長的競選,當時已經五十四歲的雷根幾經考慮後,就此展開人生個全新的旅程。

雷根有足夠的開創勇氣,勇於接受新的挑戰,但他也並非只有理想無法落實的空想家,事實上雷根的另個特點是實用主義者,他喜歡採目標管理,同時他很擅長企畫及策略分析。例如他在競選加州州長時,以民生關切的犯罪、環保與納稅等問題擊敗了前任州長布朗。而上任後又延攬了 批經營管理人才當他的智囊團,以企業家的精神,來提昇政府的經營效率。其中有項重要的決策是,他採取增稅來解決財政的困境,但同時他也不斷的縮減政府支出,而旦政府財政有盈餘的時候,則立刻減稅回饋給人民。

事實上,雷根打赢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也是經由套完整的策略規畫。當時經濟景氣差、失業率高、外交受挫、軍事又落後蘇聯,而雷根的競選策略就是重振美國精神,燃起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再配合他的口才台風,而贏得選舉。雷根上台後,第項策略就是減稅,他相信減稅可刺激景氣恢復競爭力,最終可增加政府稅收;但另方面他必須縮減政府支出,而同時主張增加軍費以保持大國的地位。這樣的決定要能推動,必須得到國會的支持才行,所以剛上任雷根就邀請民主黨的眾議院議長歐尼爾來白宮溝通,終能取得民主黨支持他的財經政策。另外,他也一樣的善用媒體的力量,透過廣播電視爭取民眾的支持,如此也使得政府政策更容易推動。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3)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Part 1

第三篇    雷根
美國夢的塑造者與實踐家

創造美國經濟高度繁榮並結束冷戰、確立強權的雷根總統可以説是典型美國夢的實現者。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興趣廣泛、多采多姿的人生;而他起步甚晚的從政生涯,卻能順利當上八年的總統。到底他是以什麼魅力,旋風般地抓住人們的目光呢?

個人經歷
九一一  出生於伊利諾州
九三二  大學畢業
九三三  當電台的體育播報員
九三七  進入演藝界
九四五  參加二次大戰
九四七  成爲電影演員工會主席
九四九  成爲電影工業委員會主席
九五三  擔任通用電器公司劇場之節目主持人
九六七  擔任加州州長並連任
九八一  當選美國第四十任總統
九八五  連任美國總統

個性特質
l       表達性:最強,熱情洋溢、善辯、好交朋友
l       遵奉性:最低,自由主義、不喜歡官僚拘束、思想開闊
l       支配性:稍強,積極、競爭力強、有自信
l       耐心性:中等,可以在穩定和變化中調整

美國前總統雷根,是位典型美國夢的實行者,從位演員到成爲美國總統,雷根如何成就自己的一生,是一個有志成爲領袖者値得學習的過程。

雷根早期是以好萊塢名星及電視節目主持人而聞名直到五十歲才正式跨入政壇,和般政治人物相比,他的起步是晚了 些,但是他僅憑著兩任州長的資歷,就膽敢挑戰總統寶座,甚至在兩次競選失敗後,仍堅持到底,而在七十歲高齡當上美國總統,同時還重建美國人自信心,把美國經濟帶上個新的榮景。

這種傳奇的故事,究竟是因爲雷根本身的個性特質,還是他做了何種策略規畫,都是令人感興趣的。

高度外向;興趣廣泛;辯才無礙 
根據美國PDP領導管理整合系統的領導特質分析,雷根的個性本質是個高度外向性的人(和美國總統柯林頓一樣〕。高外向型的特色就是樂觀、幽默、辯才無礙、興趣廣泛。雷根出身在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小時候生活貧困,身爲鞋店售貨員的父親爲了多賺些錢而經常搬家。但雷根卻顯得個性活潑興趣廣泛,他從小在母親的引導和鼓勵下,經常登台表演,在學校裡不只作戲劇表演,還參加樂隊指揮、擔任學校年鑑編輯,還是學生自治會主席。另外,雷根也是運動健將,溜冰、游泳、打籃球、棒球樣樣精通,其中橄欖球更是他的最愛。

出色的口才,是雷根的大特點,家境淸寒的雷根爲了上大學,主動的找校長和橄欖球隊敎練,以口才說服他們給他全額獎學金入學。另外,有一次學校發生財務困難,打算裁撤部份老師,雷根居然以場演說打動全校師生的人,發動場罷課活動,最後使校方妥協,也讓雷根聲名大噪。

雷根在大學是主修經濟學和社會學,輔修戲劇,他的學校成績只是中等,主要的興趣是放在課外活動上,但他卻認爲這是更有價値的活動。而雷根對戲劇的愛好與天份,更讓他在大學時代贏得個人最佳表演獎,但他嚮往的工作不是當演員,而是當位體育播音員,由此可見他興趣之廣泛。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1) 孫中山 開啓中國現代化大門的民主導師 Part 3

是策略規劃家也是實踐開創者

就策略規畫與執行力上,國父孫中山是位策略規畫力很強的領導人,他可以說是位政治思想家,他不僅啓發人民民主的思想,同時還提出了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業計畫、孫文學說等,以具體的計畫讓人民的努力方向有所依循。

執行力與實踐能力方面也比規畫力強屬開創派,如演講籌募財源、參與革命,每一件國父都親自參與,從不停歇,革命因此才得以成功。但相較之下國父的事務性能力較弱,在國父的著述中所描繪的藍圖都很宏觀,即使到目前仍具有參考價値,但部份的細節或精密度,則有交代不夠細膩之感。這方面國父也承認,自己博但不定專這對個開創型的思想家來說,是難兼顧的,因此他需要事務性能力強的人加入團隊執行精準面。

在決策思維方面,基本上國父是事實與感覺的直覺同時考慮而偏一些感覺型,學醫的國父重視科學數據,因此他工作時最後決策前會收集很多資料參考,但有時他也會憑直覺在重要關鍵作出決策。

國父孫中山有句名言:「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其實就是開創性領導人的最佳詮釋,他們擅長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作無限的發揮。他並不特別強調意識形態,只要目標致的人都可以共同合作,但也因此易信任人的表面之詞而迭遭人出賣,而國父卻能不計前嫌,以唯才適用爲用人的準則。

推翻滿淸建立民國,國父爲中國的未來苦心擘畫宏觀的發展藍圖,到現在依然實用,顯見國父的策略規畫力有過人之處,但國父長於策略卻不擅管理的行爲特質,也使得他在民國初年擔任總統時,在人事佈局和事務分配上就難免顯得力有未逮;開創型的人比較強調大方向、大架構、忽視細節,故旦落實到行政面,常會拿捏不準有所疏漏。所以國父需要長於事務性管理的幕僚群,以補足他的不足。

但持平而論國父終其生,從不爭權奪利,所思所爲都以謀求中國人民的最大福祉爲依歸,爲近代中國樹立個政治家典範。只此一端,就足以讓國父名垂靑史,永供後人憑弔。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張曼琳的20年前1994815出版的書名:「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將由「時報出版社」於8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3-1) 孫中山 開啓中國現代化大門的民主導師 Part 2

宏觀趨勢成為精神導師

除了說服國人之外,革命也需要借重外力,這方面國父依然發揮他卓越的說服力。例如他曾向法國總督表達革命的宗旨,而得到法國的支持,故有多次起義以安南爲活動基地,另外,他也說服西方各國銀行貸款給中國,同時說服英國影響日本支持革命,並擬請四國銀行團停付淸廷的借款等,如果沒有孫中山先生強有力的說服力,中國是不可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同的。

孫中山先生的另項特質是他的低遵奉性,由於重視宏觀、大趨勢、崇尙自由、不墨守成規、不死守不合乎時代潮流的傳統觀念,因此他敢於接受新觀念,成爲引進新思潮的精神導師。

這種個性特質的人,在面臨環境巨大變動或轉型時,常能掌握時代造英雄的機會,脫穎而出;甚至還能成爲英雄造時勢,成爲改寫歷史的英雄豪傑。因爲在環境劇烈變遷之際,正需要有宏觀思想的人,找出時代的新趨勢,提出個新的架構來代替瀕臨瓦解的舊架構。

在耐久性上,國父屬於中等程度,也就是他有耐性來等待人民與制度的改變,但在實踐上他則是劍及履及絲毫不拖延。國父在革命期間從理論著述到完成,甚至經歷討袁、北伐,幾乎一生都在革命,而且從不放棄。他了解國家的轉型不是夕可以完成的,必須像敎育樣百年樹人,從思想革新〔敎育)、行爲規範(制度建立)雙管其下,才能眞正的達成。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護法戰爭的階段,雖日理萬機但仍挪出時間完成了民權初步、實業計畫、孫文學說等書;但一些短視近利的政客,對於這麼長期的計畫不耐久候,因而攻擊他的理想是空談。胡適曾針對這點說:中先生並不是空談,而是他所提出的策略,大半因為不曾實行過,因此引起很多人的質疑。

和很多領導人不同的是,國父的支配性稍為低些,並不喜歡藉著權威職位使人屈服,也不喜歡爭奪權位切以民爲重。武昌革命成功時,他返國說:「兄弟不是來和各位爭地位、爭權力的,是特來與君救國的。」他希望的是和大家起開展中國人的命運,而不企求大家完全聽命於他,唯他馬首是瞻。而革命成功時,中先生也不居功,認爲自己不定要擔任總統職,他只表示「假如找不到更合適的人,我就願意做」 。
國父初組政府時切唯才是用,排除個人的好惡,例如當年盜竊盟書的湯薌銘,國父仍任命他爲海軍次長,而曾經攻擊國父最烈的章炳麟,也聘他擔任總統樞密顧問,充份顯示中先生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