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領導力與內在領導力的內涵與區別-Part 1

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為領導定義:「領導,就是帶領他人前往某個目標」目標乃指「指引方向的願景」,即領導者清楚知道自己行動的目的,同時其具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領導力」:是去領導一群人或一個組織或擁有能力去執行領導的行動;「領導力」的風格雖有不同,其內涵如:指出方向、引導、權威、控制、管理、督導。領導也包括督導:更多類的組織,如政府、如指揮交響樂團;自發性、自信力、競爭力、整合力、影響力。


「領導力」的指標參考:

1.   
一位領導者應該有清楚的視野與願景知見。我們可以跟隨他合,且因他的知見會激勵我們並引導我們以達成實現那些知見願景與我們自己相關的目標。

2.  
一位領導者應該當一個榜樣角色而且時常遵照那角色去做事。

3.  
一位領導者應該能夠認識狀況的改變而適應它。

4.  
一位領導者應該有同理心與瞭解力也能夠負責任有擔當。

5.  
一位領導者應該在他生活的各方面要誠實而且要有道德的行為。(此在歐美,則對私生活不是第一優先)

6.     
一位領導者應該認識他追隨者的優點,然後無懼的也無偏愛的運用他們的才華。

7.  
一位領導者應該事先規畫然後選擇與培訓針對任務適當的人與繼承人。

8.  
一位領導者應該避免任用親戚-雖內舉不避親,但若核心專業不適合時,尤其要避免。
        而成功模式如新加坡:李顯龍其雖為李光耀之子,至今政績、人民福祉不斷提昇;
        蔣經國乃為蔣介石之子,台灣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福祉至今仍未有其他領袖超過。

9.  
一位領導者應該不要怕自己做決定或採取變化或調整變化。

10.
一位領導者應該有知識上的誠實與正直。了解自己的盲點不足,且知人善任、並以發揮「人盡其才」為職志。

11.
一位領導者應該會激勵與領導我們達成我們的目標。

12. 
一位領導者應該統合不同意見的人民讓他們接受他的較大的知見與願景。

13.
一位領導者應該時常保持有尊嚴的行為。
  
14. 一位領導者應該言行一致與有擔當、全責性的。重承諾(如"民無信不立")、堅定力、無畏與永不放棄。

15. 一位領導者應該非常了解自己與很深的內在自信力。易覺知與接受逆境,並面對與穿越挑戰。

上面15項為檢驗政治領袖的領導力與其視野、格局的。

在政治界領袖的領導力:係為第一優先:捍衛國家領土、百姓的安全與提升百姓的生活福祉;因此在政治界一般均有正式職稱以作其後盾,來執行領導。
例如: 孫子兵法:執政者即獲得老百姓與士兵的支持,才能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師出有名,獲得勝利。但若能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是高明中的高明即上上卦;此即為針對於國家層級的安全與防禦的領導力。

在企業界的「領導力」,一般均以"績效、利潤為企業的生存延續"為第一優先,且「真正以經營永續為使命的公司」很少數,且既使以此為而能達成幾希;但上述15項指標若能擁有越多還是越好。而今企業界的內部領導者一般均乃根據職稱來授與權力去「執行領導力」。

在文化界的「領導力」:通常由於其大都沒「正式職位與職稱」,其金錢報酬更不確定,因此上述15項指標反而為長程志業的更重要「修練」,但其報酬更深遠!且與成為人的生命目的與意義「更深的挑戰」,此乃為「內在領導力」的探索:即與「至真至善」完全的聯結。如思想家、宗教家、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等;及至平民百姓以此為終身修練的志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