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孔子:教育思想家「內在領導力」典範,文化領域

圖片來源:蔡志忠漫画原著
孔子生於西元前551年儒家創始人,比老子小數十歲!乃中國第二位思想家,其雖曾向老子請教過,(老子一生做過掌管圖書館的官吏,工作上即博覧羣書累積了豐富歷史知識並熟悉典章禮制,晚年看到周王朝日趨沒落衰亡已成大勢,於是離開周王朝,寫下「老子:又名道德經」不朽的全書五千多字,為世代所傳誦。)老子勸誡他去掉驕氣和多欲之心,對此孔子銘感在心,並在一生的生活道路上受用無窮,且對老子十分配服。

孔子乃為教育思想家的先驅者,且以此為其從政的主張,在當時井田制崩潰宗法制度瓦解的亂世,主張先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短期治標,再以教育為中長期工程且認為法律乃道德底缐。
主張唯有教育,靠知識份子彰顯義理真正內涵;當其理想無法實現在政治舞台除了週遊列國十幾年,不改其志還首位創立私學,打破只有貴族能受教育,且一生以教育為己任的孔子,主張教育普及化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啓發式教育!

其終生學不厭教不倦;且教與學並重,溫故知新的對學問的實踐。對人世間:主張仁,克己復禮,要求人們要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且內在實現仁主要靠內心自覺,要有崇髙的內在價值。其思想在當時有維護封建制度的一面,漢朝董仲舒主張獨尊孔子的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且歷代統治者根據自己需求變換孔子形象作為鞏固統治作用,如科舉制度……。反不重視其他如老子等的重要思想價值貢獻!

孔子一生不放棄其志:其實他的仁者愛人,不僅對統治階級也愛人民大衆當作自己最髙理想,在孔子「學而篇」。主張讀書人的生命目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遠!」孔子同時肯定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獨立意志:「子罕篇」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英國哲學家羅素:他認為中國知識份子若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偉大才會否定自己文化,而他自己過去也乃了解狹義的中國文化乃因他未訪問中國前,他得自西方傳教士存有徧見與誤導的表象論斷,他親自訪問中國於1920年代回歐洲後即發表:他認為儒家以德操髙尚,知識淵博自許,讓知識份子懷抱偉大的志向,這種人不會墮落,而這樣的民族絕不可輕視!如今從2004年開始中國在海外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孔子學院」截至2012年已在108個國家發展並建立400多所孔子學院和500多所中小學孔子課堂。

孔子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時代:即提倡禮義之邦及晚年完成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對歷史文化的集大成整理作出貢獻有益後世,並將「論語」落實在生活化的至善品德教育及其「易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因不順而氣餒!仁:愛人。仁:愛為教育生活化的第一優先,其認為實踐仁德全靠個人主觀的努力與擔當的務實精祌,也對政治家們提醒:當「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教育時機的優先:「貧而無怨,富而好禮。」才不會有貧富差距太大的貧而怨,富而無禮如暴發富的社會風氣;孔子的一貫性與一致性的身教也是合乎當代開發讀書人的「內在領導力」的精神典範案例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