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掌握成功的關鍵」-敢言批判的捍衛戰士──孟子 - Part 2

作者:張曼琳

一代名師

與孟子受周公影響一樣,孟子的王道思想同樣富有濃厚的「自省」與「民本」色彩,不過孟子卻敢於突破孔子的「名分」主義,認爲做什麼就應該像什麼的「本分主義」。如果一國之君荒淫無道,不但害慘了百姓,還遭到毀家滅國,就不該因維護王室之名而一味姑息,他說得很尖銳 君者,人人得而誅之。」痛斥像夏桀與商紂這樣的獨夫,應受全民唾棄。
孟子的正義感與堅決的個性,實爲受到幼年成長經歷的影響。他雖身爲貴族後代,但很早就失去父親,而靠母親撫育長大。「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他的母親也是一位自我期許很高的堅毅女子,爲了替孟子選擇合適的鄰居,不受環境影響,而染上了壞習性,共搬了三次家,顯現孟母對抗外在的不妥協性格。後來看孟子貪玩,學習時總是偷懶,更不惜把辛苦了許久,就快完成的織布一刀割斷,來敎誨孟子。這種堅持目標,絕不馬虎的生活態度,自然透過母敎的潜移默化,傳承到孟子身上,而孟子果然不負寡母的殷殷期盼,日後成爲戰國中期的一代名師。

亂世是個考驗英雄的時代,有利於雄心開拓者馳騁。春秋戰國的歷五個半世紀中,不但人才備出,各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乃至統治者,都曾歷歷躍上舞台,更是百花齊放、各家爭鳴的思想薈萃之盛世。孟子是孔子的嫡孫子思門人的學生,是當時繼承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更是普遍受到尊崇的思想大師。他的才華、他的理想,在那樣的時勢中找到一片利於萌芽發展的土壤。
他先是率領學生到各國巡迴講學,得到齊威王靑睞,留在著名的「稷下學宮」傳道授徒,不但被尊稱爲稷下先生,還獲得「卿」榮譽地位,領取上大夫俸祿,齊威王更曾贈予百金以示感激。他的壯年中期大部分在「稷下學宮」的敎學生涯中度過,後來曾遊歷到宋國和魏國,就政治管理問題向這些君主提出建議,再回齊國時,繼位的齊宣王不讓孟子擔任實際的工作,孟子就以類似今日政務顧問的身份,經常與宣王討論爲政之道。
由於宣王不像威王那樣重視及禮遇孟子,只是隨意聽聽,並不眞正採納意見,後來又因勸諫伐燕不宜而達到拒絕,此時已經六十歲的孟子,就辭去卿位,離開齊國,返鄕歸故里。不過雖然年紀大了 ,孟子仍然退而不休,從此一心一意專注於敎學和寫作,與學生一起將自己的言論主張,及相關活動記載下來,成爲「孟子」一書;出色的文章,與強勢卻不失仁厚的論述觀點,至今猶能讓人感受到他熱切而又堅定的用心。

孟子理想的人性主張與民主思想,可以超越時空,與現代高感性時代的領導風格相呼應,讓更多人受惠。

上述均來自作者張曼琳在19954月出版的書名:「掌握成功的關鍵」;最新的「內在領導力」新書,已由「時報出版社」於201410月份出版;其加入更多每個人均可發揮不限於職位的完全個人可運用的根據內在的聲音,開發內在的力量。


本網頁所有內容之著作權由張曼琳享有,非經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